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2012-12-12 13:47:51)
标签:

理念

自然界

教学

对照组

还是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设计指导依据:新课改的生物课程基本理念

2、教材的运用:以教材为根本

3、教法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标要求

能力要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生物呼吸作用的各种方式,了解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命的热情。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二)教学难点

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落实方案及突破策略:

通过学生对已有酿酒蒸馒头等直观感受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以学生已有的化学物质鉴定方式为依,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五、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首先通过对比总结出细胞呼吸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中酵母菌应用实例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得到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

七、教学过程

[导课](略)板书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引入课题:板书)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疑问,在这些问题中,我们选择一两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1、酵母菌能使糖类发酵产生酒精,但是不清楚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那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酒精是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酵母菌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但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一样多呢?

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要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假设呢?(学生回答)

假设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CO2、在无氧呼吸时产生CO2和酒精。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我们可将上面的两个假设合成一个假设,即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因为只有这个假设成立,其呼吸产物有差别的假设成

立。那如何设计实验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有氧和无氧下能否进行呼吸的问题。因此应该设计两个实验组: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

思考讨论:1本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是什么?

2、如何控制有氧无氧条件?

3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4、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明确以上问题后,开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就以某小组的实验方案为例来进行学习。

材料用具:活性酵母菌、5%的葡萄糖溶液,澄清的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橡皮球、锥形瓶、弯头玻璃管、试管、滴管等

实验步骤:

1、用AB两个锥形瓶装入配制好的等量酵母菌培养液;

2、为检验两瓶是否有气体产生,橡皮塞上均插入一玻璃管,A瓶另加一只玻璃管,并用橡皮球通过玻管向锥形瓶内吹气,以保证A瓶有氧气存在,B瓶无氧

3、将AB瓶分别与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锥形瓶相连,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请问有氧呼吸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一段时间以后。观察两个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并做好记录

4、检测AB锥形瓶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取两支洁净试管,做好标记,分别从两个锥形瓶中取出2ml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0.5ml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并轻轻振荡,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结果是:取自A瓶的培养液没有变色,取自B瓶的培养液变成了灰绿色,说明有酒精生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分析结果得到结论:通过对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到此我们的实验结论就得到了,但是同学们你们在该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现了问题。或者对该实验是否有什么疑问呢?(提示:实验设计原则:对照组实验)该实验缺少对照,

继续探究:有人认为:实验装置中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葡萄糖水溶液的纯化学反应,与酵母菌无关,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进一步补充实验装置,增加对照组实验。

教师总结:在该实验中我们设置了两个实验组,像这样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另外,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对照试验是最好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探究实验,我们得知酵母菌有两种呼吸方式,实际上这也是自然界的生物的呼吸方式。

八、板书设计

                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结论、交流和再探究

九、教后反思

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酿酒和蒸馒头的原理,增强对酵母菌呼吸的感性认识,为下文探究实验打好基础。由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实际操作时间过长,所以本节课将探究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分析案例的形式处理,意在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达到理解探究一般流程的目的,体会探究过程。该课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课堂高效有序的进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