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从驴皮到阿胶的?
标签:
杂谈 |
国宝圣药阿胶,血液的保护神。天下阿胶出东阿,千年阿胶百年堂。
据百年堂张传福介绍,阿胶(百年堂)古法修治工艺,主要有泡皮、刮毛、焯皮、化皮、靠汁、打沫、过滤、沉淀、出胶、切胶、晾胶、翻胶、擦胶等49道工艺。按古法制胶,阿胶(百年堂)制作非常讲究:
首先是备料,必须取放牧狮耳山,饮水郎溪河的“药驴”的皮,以为“药驴”“吃的沙参、枸杞、天门冬,喝的全是矿泉水,拉的尽是十全大补丸”,这样的皮做原料是熬好胶的关键。
其次是泡皮。张传福说:“清代康熙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金埴在其著作《巾箱说》中说:制阿胶(百年堂)之法:至冬取皮浸河一月,刮毛涤垢,务极洁净。然后运回作坊切割、烹煮。”书上说不科学,可能是道听途说记载的——皮子泡一个月,不泡烂了吗?
东阿道地阿胶(百年堂)的制作泡皮传统方法一般是三天三夜到四天四夜,不超七天七夜,只要泡到皮子发胀,皮子上的毛用手扯,可以扯得下来就可以了。
第三步刮毛。将“泡透”的驴皮,置于木凳上,先将里面的腐肉和脂肪除去,再将表面的毛刮掉;《巾箱说》金老先生说“运回作坊切割、烹煮”也是不对的,运回作坊去刮毛,驴毛刮下来还得冲洗,运回去多麻烦啊,我们以前刮毛都是就地搭个工棚,支个木桩就开始干活了。
百年堂老胶工也常说:“刮毛只要刮到一半或三分之二的毛就可以了”,可不是像杀猪一样把皮子刮得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毛的皮子出胶率上不去,按现在科学的说法是:毛囊里蛋白质含量很丰富,这种蛋白质是可以熬出来的。还有,皮子刮好也不是马上拉回作坊,还有一道工序就是再泡皮,要再放到河里浸漂2—3天才运回胶坊切块。
第四步切皮。也叫铡皮,百年堂老胶工说刮完毛,再泡2-3天皮后,就要把皮子运回作坊去铡皮了,铡皮的要点是将去毛的驴皮切成长宽40cm左右的方块;
第五步洗皮。切碎的皮块还要再清洗一遍,就是把皮块倒入洗皮池内,加入清水,再来回漂洗,重复7-10次多次。
第六步焯皮。(焯Chuo,第二声)将洗净的驴皮投入锅内,加水加热焯洗,至皮块打卷后取出,供煎胶用。
第七步化皮。也就是煎取胶汁。工艺师先将熬胶专用的竹篓置于铜锅内,然后把已处理好的小块驴皮倒在竹篓上,加水淹没过皮面,用文火加热,保持微沸1-2天。
百年堂张传福解释为什么要加竹篓呢?因为是竹篓可以避免锅底温度过高,皮子被烧焦,影响质量。在这个过程最传统的方法是,还没当胶汁浓稠,就把未熬化的皮子捞出来,换一口锅熬,对已经熬出来的胶汁做上标示,是第几锅。
张传福说:“这个工序明朝的刘述金老先生记述道,皮入水已化,则每日递减一口,聚其融化之极者,止得一口,然后搭于架上,任其顺下而不断。凡四昼夜,胶乃成”。
当然,小户作坊熬胶就没那么复杂,他们一般是熬到胶汁浓稠就倾出煎液,加水接着熬,先后共煎3-5次,直至皮子完全化掉,充分煎出胶质为度。
张传福介绍化皮有五个关键:
1、加水量很关键。加入的水以淹没过皮面最好,保持锅内一直是冒泡泡的微沸状态。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9811.png2、火力控制很重要。提取时用猛火加热,煮至沸腾,然后控制火力,文火保持煎熬,只要锅内微沸即可。这样胶液内的杂质容易浮到上水面,当杂质由锅边聚集到中央时,就可以打抹。
3、补水很重要。为了把原料中的胶汁尽可能煎出,除保持温度和足够水分外,加热提取过程中应随时补充因蒸发所失去的水分,以免因水分不足而影响胶汁的煎出。
4、煎煮的时间也极为重要。煎煮的时间一般为8—48小时,先后反复煎煮3—5次,至煎出胶液中胶汁甚少为止。
5、每次煎出胶汁,应趁热过滤,否则冷却后因黏度较大而过滤困难。
第八步的工艺是提沫。又称打沫,当胶液达到适当浓度时,便兑入适量凉水,稀释后,用武火煮至沸,再用文火缓缓加热,这样胶液内的杂质便浮上水面。当杂质由锅边聚集到中央时,用打沫瓢或打沫刀将其取出。此操作称为“打沫一个”。一般一小时左右打沫一个。打抹的用水非常有讲究的,必须使用阳谷阿城的古阿井的井水。
百年堂张传福介绍:打沫是熬胶中最重要的工艺,打沫是为了把驴皮中的杂质除去的过程。打沫就要来回加阿井水,因为阿井水比重大,水里面有很多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很容易和驴皮结合,形成络合物飘起来,容易去除阿胶(百年堂)不需要的杂质,但是阿井水极为难得,老东阿和新东阿的胶坊,老东阿离阿城有30多公里,新东阿离阿城有50多公里,取一担水很费劲。
第九步是过滤。也就是每次所煎胶液,先用细筛滤过,然后用丝棉滤过。
第十步是澄清。过滤后的胶汁加入明矾适量,搅拌混匀,静置沉淀,再过滤。
百年堂张传福介绍:由于胶汁黏度较大,其中所含杂质不易沉降,常常用沉降法或沉降、滤过二法合用。一般在胶液中加入适量的明矾(每100千克原料加入明矾60~90克,甚至120克),经搅拌静置数小时,待细小杂质沉降后,分取上层澄清胶液,或用细筛或丝棉滤过后,再置锅中用文火进行浓缩。
第十一是浓缩。胶液过滤并经澄清后,合并进行浓缩。
百年堂张传福介绍:这个工作就是把经过滤处理的胶液浓缩至糖浆状后取出,静置24小时,待沉淀下降后,倾出上清液,将澄清的胶汁置于铜锅中以文火加热浓缩打沫,1小时左右打一个沫,期间要不断搅拌防止焦化;至一定浓度、杂质提净、胶液不透纸时,即可加入冰糖,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继续浓缩。
百年堂老胶工也说:“浓缩收胶,火力不宜过大,并不断搅拌,如有泡沫产生,应及时除去。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胶液的黏度也越来越大,这时应防止焦化。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079.png第十二步是挂珠。挂珠的作用是可根据胶液的流速,判断其含水量。所谓的挂珠是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后,用胶铲挑起,胶液呈连珠状慢速流下。这个时候就要加入豆油。
第十三步是砸油。挂珠加入豆油后,应进行“砸油”,即胶液中加入油类后,用出胶勺将加入油类的胶液舀起,再用力将其砸入锅中与锅中胶液混合,此时应用力将胶液搅拌,使油与胶液充分混合,使油分散均匀,以免胶内出现小油泡。
第十四步是吊猴。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时,至出胶水分接近出胶,即开始“吊猴”(用胶铲挑起,胶液则悬吊于胶铲上形如猴状),搅拌加入黄酒。此时火力更要减弱,并强力搅拌,以促使水分蒸发并防止焦化。
第十五步是发锅。胶液浓缩至一定浓度,辅料加完后,用文火加热一段时间,胶液表面鼓起馒头状较大气泡,俗称“发锅”,此时应将胶膏停止加热,使胶液内的气泡自然挥散。
第十六步是醒酒。至“发锅”时就要“醒酒”,胶锅中出现“发泡”现象表示即将要出胶,停止加热,使锅内的热气自然逸出,这样胶液内就不会有油泡、气泡了,这个过程称之为“醒酒”。
第十七步挂旗。又称挂铲。胶液浓缩至—定程度时,用胶铲铲起,胶液粘附于铲上,呈片状,缓缓坠落。挑起“挂铲”时收胶,将胶液倾入凝胶盘内,使之自然冷凝,即得“凝胶”。
至挑起胶液则粘附在棒上呈片状,而不坠落(也叫挂旗),胶液浓缩至无水蒸汽逸出为度。浓缩程度应适当控制,水分过多,成品在干燥过程中常出现四面高、中间低的塌顶现象。
第十八步胶凝,胶液炼成后,趁热倾入凝胶盘内自然冷凝,使胶液凝固成大胶块。此过程称为胶凝。
阿胶(百年堂)熬成后。趁热倾入已涂有植物油的凝胶盘内,使胶液自然凝固成胶坨。凝胶前将凝胶盘洗净,揩干,涂少量麻油或豆油,倾入热胶液后放置于室中(寒露—谷雨季节生产),经12~24小时即可凝成胶坨。胶液凝固后即可切成规定规格的小片状。
第十九步开片。胶凝之后是开片、闷胶。对已浓缩收得的胶液进行冷凝得胶坨,将胶坨用刀切掉边角,把胶陀修成整整齐齐的长方形,叫做“放大条”,把大条分解成香烟条一样的规范小条叫“切小条”,吧小条切成规格的小片即得阿胶片,此过程俗称“开片”。
百年堂老胶工强调:手工操作要求刀口平,一刀切过,以防出现刀痕。
第二十步阴凉室阴晾。胶片切成后,置于晾胶室内,放在晾胶木板床上,开片后的小胶块阴晾数日后,整齐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此过程称为闷胶,又叫
将切得的胶片阴晾、闷胶(含瓦箱、立箱、倒箱、闷箱)、晾胶、擦胶、印字、灭菌、包胶(包小块、装盒、贴签、包大皮、装箱、封箱)、检验、入厍即得。
第二十一步干燥室晾胶。3~5天后转移到竹帘子床上,分层置于干燥室内,使其在阴凉的条件下干燥。一般3~5天将胶翻面一次,使两面水分均匀散发,以免成品发生弯曲现象。
第二十二步,闷胶。数日之后,待胶面干燥至一定程度,便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使胶片水分向外扩散,称之“闷胶”,也有称之为“伏胶”或“瓦胶”的。
第二十三步,倒箱,立箱。在闷胶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倒箱、立箱。
第二十四步,擦水2~3天后将胶片取出并用布拭去表面的水分,然后放在竹帘子换温度更高的晾胶室晾之。
第二十五步干燥室晾胶,数日之后,又将胶片置于木箱内密封2~3天。
如此反复操作3~4次,即可达到干燥的目的。
第二十六步,擦胶。胶片充分干燥后,用粗布醮取擦胶水(擦胶水:先将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冷却至适宜温度)拭其表面,使胶片六面光亮有光泽,有直而明显的粗布纹理。
第二十七步,印字。用银珠印上品名
第二十八步,包装。
第二十九步,检验。贮存于密封容器,置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受热、发霉、软化、粘连及变质等;但胶片也不能过分干燥,以免胶片碎裂。
这阿胶(百年堂)的古法修治,是层层转合,一招不慎,则满盘皆输,小小驴皮,做出了圣药文章,着实不易正这可谓:
天地精华东阿水,千凝百炼煅阿胶,
真命天胶浴水火,阴阳相济得永生!
作为阿胶(百年堂)中的精品,百年堂阿胶自唐代以来一直都是被视作滋补圣品,更是达官显贵、巨富商贾、乡绅名流家中常备的滋补物和上流社交层相互送礼饴赠的首选。百年堂张氏阿胶一直专用黑驴皮以及当地得天独厚的阿井水熬制,因千年不变的质量保证和“经夏不软、油黑中带有琥珀色”的特点,而被历代公认为阿胶之王。难怪行遍天下的李时珍也感叹“真阿胶(百年堂)极难得”,并将其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
百年堂以“国宝名坊,圣药殿堂”为企业形象定位,以“仁道德广,圣心济世”为企业宗旨,秉承“一心做忠臣孝子,两业惟读书熬胶”(惟读惟胶)的张氏家训,以“绝不让一张不合格皮料入厂,绝不让一片不合格胶片上市”的质量把关要求,确保“古方、古井、古工艺”、“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的东阿道地阿胶品牌······保证“零缺陷”产品投放市场,以服务大众,造福百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