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喜欢咬嘴,就是上牙紧咬下嘴唇,已有三年的历史。好言相劝、严厉教训都无济于事,人家看电视、玩玩具、甚至睡觉都照样咬,时时伴随着吮吸并发出响亮的“啧啧”声。如此这般,一天下来丫丫的嘴唇下方总粘着零食渣、细毛毛等各种各样小“物件”,远远看去仿佛唇下涂着黑黑的一个圈,既不卫生也影响美观。
想过很多种办法让丫丫改掉这个坏习惯,我们在她一岁多也就是最初咬嘴的时候在其下唇周围抹蒜汁,想让她知辣而退,谁知丫头吮吸的更带劲了,仿佛在享受人间美味。再大一点告诉她姑老爷有个同学是医生,会给咬嘴的小孩缝嘴,缝上嘴巴就不能说话和吃巧克力了。这办法最初还真有点效力,谁知时间长了丫同学开始不屑一顾并开始回击,当你刚张嘴说出“姑老爷同学......”,丫头马上指着你的鼻子,接着你的话茬,大喊“给妈妈缝嘴”,哎,看来处罚的措施要有可操作性,不能随便一说,否则大人的话语再不具有威慑力,给孩子造成规矩行同虚设的感觉,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丫头依然故我,咬嘴不辍,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后来发现丫丫特别喜欢照镜子,我便经常把她带到镜子前,让她自己看看嘴下的黑圈,丫丫指着镜中的自己,自言自语“真的很黑很丑”!然后肯定地对我讲:我一定改。可话音还未落,又继续坏习惯,三分钟热度都没有,小孩子的控制力真的很弱。我也曾用物质引诱她,我和丫丫定的规则是:每天咬嘴少于三次,可以奖励一块巧克力,可丫丫从来没做到过,每当我宣布取消受奖资格时,丫丫都央求我:妈妈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可有了前几次的失败教训,我没有让步,不改咬嘴的坏习惯坚决不给巧克力。我的恼火无以复加,采用这么多的策略,竟不能让一个四岁的小孩改掉坏习惯,我们做家长的太无能了!没办法,我们只有经常、反复地提醒,“丫丫,嘴,又咬嘴了”,小丫头很不耐烦,有时索性把脸埋进被子、埋进沙发、甚至埋进妈妈的裤子里,不让你看到小嘴了。我很发愁,难道让女儿带着咬嘴的习惯直到嫁人吗?
也许长大自然会好了,我这样安慰自己。
一天早晨,丫头突然对挂在床边的塑料帖图感兴趣,三岁前我们经常让丫丫对帖图上的各种动物进行指认,也许很久没玩了丫丫又对帖图充满好奇。小丫头指着画有“苍蝇、蚊子”的图片问我这是什么?用英文怎么念时,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抓住时机再次对丫丫进行说服教育。我告诉丫丫:这是苍蝇和蚊子。夏天它们开始出没,喜欢垃圾,喜欢一切脏东西。丫丫脸上露出害怕的神情,我继续说:它们是害虫,我们人类要想方设法消灭它们。丫丫继续探求:为什么消灭它们啊?我回答:它们传染疾病,刚才还在垃圾上停留,一会就可能飞到我们的馒头上,人吃了就会拉肚子。我装做大苍蝇的样子,嘴里“嗡嗡”叫着,一下把脸凑到丫丫脸上,并念叨着“我是大苍蝇,我来啦”,丫丫一边躲闪一边大喊:我不是垃圾,快飞走,我不喜欢你。“你嘴边有垃圾,黑黑的,有臭味,我喜欢,我要亲你”,“我现在就去洗,不让你亲到我”丫丫果断跑到水房,认真洗起嘴来。我步步紧随“光洗嘴没用,一会你还会咬嘴,嘴边还会有黑圈,我们苍蝇最喜欢你嘴边的黑圈了”,“我不咬嘴了,一定不咬了!你快走”,丫丫边说边用手哄我,仿佛我真的成了人见人厌的苍蝇。
此后,丫丫总下意识擦嘴,生怕一不留神嘴边立着苍蝇,当然咬嘴频率也逐渐减少,虽然没有完全杜绝,却也进步了不少。这场对付丫丫咬嘴的战役,我们打了三年,终于以妈妈的胜利告终。看来,养育孩子不但需要家长的爱心,更需要家长们的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