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懂学生的智慧与技巧》读后感

(2014-11-27 12:39:32)
标签:

育儿

分类: 读书心得

《读懂学生的智慧与技巧》读后感

     近期,我利用闲暇,拜读了于波的《读懂学生的智慧与技巧》,深有感触。

     从事教育工作,面对的第一对象是学生。那么如何读懂学生便成为了教学工作的第一前提。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三年,以为满怀信心。但这学期我教授三年级语文,对于一直从事中高年级教学的我,我觉得无从下手,我也高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我比我想象中的要难以驾驭课堂的多。

    感触之一:读懂学生是前提。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三年,可面对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头一次。自从接到学校分配给我的教学任务后,我就一直担心自己教授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此刻的我俨然是一个“空手道”,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与小孩子们打交道。昔日教惯了高年级的“老手道”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与孩子们第一天,我一走进教室就先来了个“高压”政策,想以声镇人,可没效,学生们压根没任我喊破了喉咙,他们也全然不顾。当时真是气傻我了。看来“高压”政策不是任何时候都管用。这一天下来让我明白:学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对象,而且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如果连自己的学生都不了解的话,那又怎么能够去和他们沟通交流,从而让教学效果更佳呢?读懂学生是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前提。可读懂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多方面努力,要有信心、爱心、耐心,遵循一的科学规律去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真诚的互信和沟通,这样才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读了《读懂学生的智慧和技巧》后,我渐渐摸到了一些方法:

    第一,学生做错了事,针对情况就事论事,不涉及品格,是师生间沟通的基本原则。老师起了提醒、关爱、帮忙的作用,而老师不要借题发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显然只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厌恶,从而进一步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要邀请合作,避免命令。面对现在的学生,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式的教育方法是绝对不行的。老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自然界的朋友,他们也会爱、也会恨,是具有矛盾感的复杂的人。他们和大人一样,讨厌到处被命令、指使和控制,被剥夺掉自治权。当老师说话表示尊重时,比较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第三,不要冷嘲热讽。 具有尖酸口才的老师是学生的克星,那些冷酷刻薄的话语会摧毁学生的自尊心,受创伤的孩子会在满脑子的报复思想中成长。

第四,要多表扬,少惩罚。 多数老师其实不是不知道惩罚收效甚微。然而,他们每天照用不误。他们一生气就对学生责难、羞辱、怪罪、惩罚,不但没有纠正学生的行为,还成为下次犯错的好借口。它使犯过错误的人下次更小心地犯错,更狡猾地掩饰现象,更技巧地避过侦察,而不是更诚实或更明理负责. 学生是带着不完整的自我形象来到学校,他们的自尊心脆弱容易受损乃理所当然之事。老师处理应极为慎重,你的评语会影响他们内心的情感。老师的感化力是最大的,破坏力也可能最大。良好纪律的形成和维持有赖于老师一系列谨言慎行,以打动孩子的心灵。教师应避免挑剔,免除惩罚。
    从事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而且需要具有特殊的技巧。引用柯宁的话:“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必备工具。有了技巧,做事效率就高,少了它如同是遇到障碍,寸步难行”。教育上,着重技巧的应用能让老师更能够因材施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