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颗糖果的启迪

(2012-02-02 16:42:59)
标签:

陶行知

爱满天下

教育

孩子

闪光点

激励

自信

教育入心

春风化雨

育儿

分类: 教育天地

(感谢博乐“宋客”荐文至博客首页)http://s9/bmiddle/6e08659chb7f6fbf76f18&690

四颗糖果的启迪http://s16/bmiddle/6e08659chb7f70a492a6f&690

陶行知是我们所尊崇的著名教育家,他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的教育思想“爱满天下”,他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陶公精神永远震撼和激励着我们励志铭心,执著前行。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当校长时却是那么地关注细节,善于启迪心灵,用情感调动孩子们向上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优点,循序渐进,在肯定、欣赏、放大孩子们的优点中,让孩子找到了不足,树立了自信,确定了努力的方向,达到了教育学生目的,让我们非常地折服。下面就让我们回放和重温陶行知先生这个《四颗糖果》的教育案例,愿大家都能从中再次得以情感的启迪和灵感的升华。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石块砸同学,当即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尊重教师,也应该奖励你。”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 “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势利导,语重心长地说:“为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果。”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没有我们常规式的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的教育,也没有我们惯例式严厉批评和斥责,甚至大发雷霆,“四颗糖果”的教育力量远胜于千言万语。这件事告诉我们再调皮、再顽劣的孩子,身上也有闪光点。陶先生就是善于从孩子的缺点中发现优点,并对其及时进行肯定、赏识和表扬,这样学生会消除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让教育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应是教育的语言,教育的语言逆耳就不易入耳,不易入耳便不易入心,不易入心,何以利行?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经常运用“四颗糖果”的效应来教育学生。就如多萝茜·洛·诺尔特而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的童心是稚嫩、天真、无邪的,即使偶尔的“恶作剧”也只不过是好动、活泼的年龄特点所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邪恶目的或居心叵测,这无数事例使我们教师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渴望表扬的心理需求,这也恰恰说明向上是人的共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及时地扑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的激励的语言,善于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他们就会把这种赏识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并能把这种赏识进一步升华,由赏识自己,到赏识他人,奉献他人,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良性循环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家长、老师们,让我们努力学习教育的艺术,从“小、近、实”的目标入手,运用智慧的头脑,多一些巧劲和柔性,春风化雨,潜心育人,用爱心和耐心感化孩子稚嫩的心灵,用理解和包容温暖学生脆弱的情感,让教育深入人心,让教育富有生命,让学生的心灵插上奋飞的翅膀,自信地翱翔在明朗、广阔的晴空。

http://s9/bmiddle/6e08659chb7f6ff1d2db3&690

(感谢博乐“宋客”荐文至博客首页)http://music.sina.com.cn/shequ/player/sinablog/blogPlayer.swf

http://s5/bmiddle/6e08659ch78cbea0e8f7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