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崇志医生谈跟腱感染治疗

(2012-03-14 22:11:37)
标签:

跟腱感染

健康

跟腱

断裂

杂谈

分类: 健康

 2008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为脚伤退出比赛,这一幕令多少人为之心碎,多少人为之惋惜!刘翔的脚后跟患的是跟腱末端病,该病多是由于反复多次的大量运动导致肌腱与骨头结合部少量出血和无菌性炎症,继而引发局部钙化、跟骨结节变大,患者无法弹跳、爆发力下降。 
 
    2006年花样滑冰运动员赵宏博就是在大赛前持续加大运动量,出现跟腱炎,最终导致跟腱断裂。
  自我诊断跟腱断裂

  跟腱是小腿肚子后方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下合成的一条粗而十分坚强的肌腱,至于跟骨结节后方。主要功能是跖屈踝关节,维持踝关节的平衡及跑跳、行走。

  跟腱断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性断裂,常见于运动员和演员;一类为外伤,通常伴有皮肤的损伤或骨折。运动员、演员和喜欢运动的人,要经常进行强度很大的跳跃、蹬踏等动作,超过耐受能力,可使跟腱劳损,周围发生无菌性炎症,跟腱强度降低。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这时,可听见跟腱断裂的响声,立即出现跟部疼痛,肿胀,行走无力,不能提跟。

  运动员除了走的最基本动作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跳,旋转等动作,跟腱的负荷量比一般步态时大得多。如一个体重为45.4公斤的人员,提蹱角为44°时,跟腱的牵拉力是61.52公斤,用力蹬地时跟腱的拉力达600公斤,有力的踏跳时可达780公斤。 跟腱断裂多发生在踝关节背伸位60°~70°时的突然暴发式用力。比如刘翔的体重是88公斤,用力攻栏时的力量达到一吨多。踏跳动作从踝关节的背伸位过渡到跖屈,必须靠小腿三头肌、胫后肌、跖屈肌的协同作用来完成。踏蹬时踝关节所处的角度不同,这些肌肉用力大小是不同的,当踝关节处在背伸60°~70°时,(正是持重腿负重最大的时候)小腿三头肌用力最大,跟腱极度紧张,是因跟腱末端附着点(跟骨结节)到踝关节的轴心的半径比踝尖到踝关节轴心的半径大,这时的胫后肌,腓骨肌相对松驰,用力较小,在这个位置起跳易造成跟腱断裂。

  走出跟腱认识误区

  误区一:误以为是急性扭伤。小腿上除了跟腱,还有其他几根肌腱主要是胫后肌也具有一些跟腱的功能。所以虽然跟腱断了,踝关节仍然能做少许足尖向下、抬高足跟的动作。加之病人疼痛,检查受到影响,可能误认为是急性扭伤。

  误区二:跟腱断裂是运动员的专利。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患有跟腱末端病的普通人也并不少见,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运动方法不当引起的,比如说平时不运动却突然进行相对过量的运动,或者运动前准备不足、关节没有活动开即开始大运动量活动,这些都很容易引发该病。

  误区三:“皮包骨”磨损能够自愈。人体有两个部位损伤最不容易愈合,“迎面骨”(胫骨前),脚后跟。这幅图片是足跟的后面观,可以看到跟腱附着在跟骨,皮肤下面就是肌腱和跟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皮包骨”,只有少量的血管网,血液循环不丰富,一旦发生损伤,修复能力差,如果再经常摩擦,就更不容易愈合。反复摩擦局部产生炎症,或感染,病变向深层发展,就会波及肌腱,骨膜,肌腱一旦发炎外露,短期内就更难愈合。有炎症跟健会变脆,硬要跑,很疼,也可能会造成跟腱断裂,麻烦就更大。

   如何治疗:

  肌肉具有很强的弹性,跟腱断裂向上回缩,时间长了,就难以拉下来。那时只得采取其他方法修补,效果不如即刻治疗好。因此,怀疑跟腱断裂时,一定要仔细检查,争取尽早接上。

  传统治疗:

  没有伤口的新鲜断裂,可用石膏固定小腿和足部,尽量使足尖向下,让跟腱断端靠在一起,慢慢长牢。这种方法对一般患者适用。如运动员、演员,准备伤愈后重返赛场和舞台,对小腿和足部力量要求较高者,则以手术治疗为好。但是传统手术治疗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手术切口大,一般10-16CM长,对皮肤/跟腱血运破坏大,术后并发症多,容易出现伤口皮肤坏死,跟腱外露,跟腱坏死等。

  手术治疗:

  跟腱断裂在运动损伤相当多见,其恢复是全身各损伤部位时间最慢的。关节镜下判断断端回缩平面,了解有无硬化、有无跟腱炎表现,确定吻合平面。之后经皮用半月板缝合针交叉缝合,牵引近端回缩的肌腱与远端紧密结合。初次拉紧后,再次用2号不可吸收线加强缝合。关节镜下随时观察断端接触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