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2011-12-23 08:26:49)
标签:

杂谈

一、课标要求: 人教版必修3表达交流是议论文的写作。《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第一单元,重点练习论点的确立,即怎样确立一个最新颖、最有针对性的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动脑筋,运用发散思维,浮想联翩,异想天开,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为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多角度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取立论的最佳角度的方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中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讲解法与多媒体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 引诗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展示下面三首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诗》)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三首诗分别从哪个角度来写项羽的?

学生自由发言。若学生抓不住要害,师做一下点拨:

1、      《夏日绝句》追思楚霸王项羽,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2、      《题乌江亭》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3、      《题乌江项王庙诗》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教师小结:同一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所以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板书: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二)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活思维)

1、请同学们伸出双手自己触摸,同学间握手,然后看看你能产生那些思考?

2、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产生的思考角度及立意要求。(见板书设计)

(三)选取立论角度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引导学生分析上题可以从哪些角度立论。先请学生展开讨论,再指名发言。

教师可做的预设:

〖一〗从自然物本身的色、味、形、态等特点可以得出:

(1)水是无色无味的进而联想到水的纯粹,或者,反过来思考水的单调乏味,进而联系到人。

(2)水是没有固定形态的,放到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进而联想到水的适应性,也可以反过来想水缺乏个性,没有自我,再进一步联系到人。

(3)谁是清澈的,可以联想到水的清明,不容一丝杂质,也可以反过来想,“水至清则无鱼”,生命应该包容一些杂质。

(4)谁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吧,有不同的状态,可以联想到人也应该及时地改变,完善自己可以适应社会。

(5)水普遍而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想到水的重要性,平凡而默默奉献的精神。

(6)水流过高山低谷,最终流入大海,可以联想人生只有经历了无数的挫折、痛苦之后,才能有所成就。

(7)水的质地柔软而坚韧,可以想到认得性格应是外柔内刚的。

(8)水能沉淀也能洗涤污物,可能想到水的自我净化和净化他物进而联系到人。

〖二〗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论(多媒体展示)

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5、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6、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7、从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四)写作训练(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多媒体展示)

1、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2、什么事最遥远的距离?有人从天文学得角度说:还在不断过大、无从探测边界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也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试以“谈最遥远的距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 五)作文讲评:师生共评(下一课时进行 )

教学反思 (略)

附:板书设计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形状 长短不一 不同的人      多向联想         新颖

不同部位 自由屈伸      辩证地看         深刻

手                           思维           立意

动作    紧握                纵向对比        针对性

互握                横向对比

功用:劳动创造               透过现象看本质

俗语:手心手背都是肉         突破思维定势

 

2011/12/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