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刺激英语教学法
(2012-09-29 07:11:18)
标签:
qj杂谈 |
分类: 教学方法 |
虽然语言中枢在左半脑,但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相关的想象、直觉、发散、整体综合等都在右脑。多感官刺激就是要力图将右半脑功能激发起来,并使左右半脑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快速学习。结合人体的感受器官,多感官刺激具体如下:
耳朵肯定是用来听的,但其实它也是左脑的外部延伸,用来分析辨别并记忆事物。人生来不会说话,但会听,在听多听熟后才有说的欲望。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中都能注意到这一点,但有时会走极端,例如想尽量使学生听清英语的发音,因而要求磁带或是老师的发音一定要非常清晰甚至非常大的声音。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人的听力如果长期处于较高分贝下,其听力反而会下降,再有一开始学生听到的英语就是一种毫无情景的人声,也不利于他们理解所听的内容。因此,多感观刺激教学主张解放学生的耳朵,不仅要听英语的对话,还要听对话的背景。而且这样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想听的欲望。根据洛扎诺夫的实验证明:有背景声的伴随来介绍教材比没有的记忆率高2.17—2.50倍。
眼睛作为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的通道是万万不可忽略的。让学生从视觉输入信息,引起大脑兴奋,促进与听觉中枢的配合,在语言中枢上得到信息的反馈,首先教材必须新颖活泼,其次教具中图片的色彩及画面特色必须符合儿童的特点,同样是教授眼晴一词,都采用图片教具,一张是形象逼真的眼晴图,另一张是带有卡通特点的而且将单词eye化入其中,如图(见图1)所示,学生更倾向于后者且对单词记忆更生动;而动态的画面又会比静态的画面更吸引人。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认知世界的视野。
鼻子是用来闻的。利用嗅觉来进行英语教学,是一个尝试。也可以说是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我们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未见其事物,未听其事物,而先闻其味呢?比如教授apple, pear, banana三个水果词,先准备三个水果包,然后让学生猜测一下包中有何物,学生看不见里面是什么,但通过鼻子闻水果味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时老师再加以教授引导,学习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可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同样,学生通过学习的单词或学习的对话想象物体的味道或在某种特殊的说话场景下会闻到什么,比如学习Happy birthday一单元时,就可以在对话中想象生日蛋糕散发出来的味道做为说话的背景,引导学生创设情景对话就更生动形象了。
嘴巴,无庸质疑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官能之一。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是围绕考试为中心,有的学生学了十多年英语都是哑巴英语——开不了口。因此要怎样刺激学生的嘴巴,让其想说,能说,会说甚至欲罢不能,可以说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课题。要让学生一想到一听到就产生想说心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所听所说之内容具有趣味兴且朗朗上口。例如,在教授head, face, nose;ear, eye, mouth;leg, knee, foot ;neck, arm, hand 这些人体部位时,就可以将其串成韵律诗让学生读。
手脚的运用也是多感观刺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脚的运用可以使学生通过触觉对语言的实体进行感知;可以让学生对语言的反应用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还可以运用在教学气氛的调节中让学生的大脑摆脱妨碍它发挥功能的一切障碍,成为准备接收知识的“海绵”。譬如在学cat, duck, panda等动物名词时,教师通过指令 Act like a cat. Act like a duck. Act like a panda.等让学生模仿动物言行边说边做。研究表明,通过教师娴熟地运用指令,学生做动作可以学到大部分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成百的词汇。
二、教学模型
三、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