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学生样子的游客模仿《音乐之声》的情景,在米拉贝尔花园边跳边唱
DO-RE-MI。本篇摄影使用NikonD700]
米拉贝尔 情妇宫里未情歌
二零一三年的奥地利旅行(九) 萨尔茨堡(2)·米拉贝尔宫殿花园/莫扎特大学
萨尔茨堡是一个多情之地。真情、纯情、伤情、浓情、滥情,都像制做枫糖饼干的彩色原料一样,柔柔淡淡地,溶解在每一个过客的心里。过客不只是游客,在历史的黑匣子里,每个人都是时间和世界的过客。也包括大主教和他的情人。
1606年,萨尔茨堡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瑙(Prince Archbishop
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在萨尔茨堡城外修建了一座宫殿,居住者是他的情人,议员之女莎乐美·阿尔特(Salome
Alt)。修建宫殿和花园的资金,来自于教区对于萨尔茨堡盐矿的垄断经营。据说沃尔夫先生一世风流,身后留有超过15个孩子,均为不同母亲所生。莎乐美并非大主教的唯一情人,却是他最钟情的一位。作为浪漫的表现,大主教在他与莎乐美的名字中各取一半,将宫殿取名为“阿尔特瑙(Altnau)”。遗憾的是这个浪漫的名字并没有流传开去,“情妇宫”是这座晚期文艺复兴式宫殿的一个更为民间熟知的称呼。

[米拉贝尔宫远望着城堡山,寄托着大主教和莎乐美的情思。]

[宁静、热情、怀古、思情,不同的人能在米拉贝尔花园得到不同收获。]

[左侧的三层小楼,是今天
萨尔茨堡的市政厅。]
沃尔夫·迪特里希下台后,为了扭转阿尔特瑙的声誉,他的继任者将宫殿改名为“米拉贝尔宫(Schloss
Mirabell)”。19世纪的一次大火,将宫殿和花园焚烧殆尽。修复后的三层小楼,成为了今天萨尔茨堡的市政厅。
米拉贝尔宫花园经常游人如织,不过你也能找到一块安然的地方欣赏雕塑、园林,或是在树荫下看书消磨时光。花园里的雕塑许多都取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飞马、狮子、独角兽也是这里的主人。看着这些雕塑的时候,我仿佛来到了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秋天的兽们老老实实地蹲在各自的位置上。它们如固定在大地上的雕像一样凝然不动,只管翘首长天,静等最后一缕金晖隐没于苹果林海之中。旋即,日落天黑,夜的青衫盖上它们的身体。于是兽们垂下头,把白色的独角置于地面,闭起眼睛。
如果你看过电影《音乐之声》,在米拉贝尔宫花园里一定不要放弃一次舞蹈机会,因为这里是电影的取景地。唱起DO-RE-MI的旋律,穿梭在花草之间的甬道上,粗壮的行道树在斑驳的墙壁上投下影子,远处是庄重严肃的城堡山,音乐之城萨尔茨堡的音乐魅力仿佛又多接了几分地气。

[米拉贝尔宫花园]

[飞马雕塑竖立在池塘中]

[侏儒雕塑]

[侏儒雕塑]

[米拉贝尔宫花园建筑雕塑]

[花座雕刻精美,透着巴洛克执拗的繁复和对称。]

[花园里的狮子雕塑]

[独角兽雕塑]

[鲜艳的绿色占据了墙壁]

[寻一片悠然之地读书]

[精美的雕塑园]

[希腊式的人物雕塑,展示着人的力量、情感和美。]
[希腊式的人物雕塑,展示着人的力量、情感和美。]
[希腊式的人物雕塑,展示着人的力量、情感和美。]

[穿过一条生长并不完美的藤蔓路]

[萨尔茨堡街头装饰]

[萨尔茨堡街头]

[萨尔茨堡车站——米拉贝尔宫]
[临近米拉贝尔宫的莫扎特大学]

[车站张贴的海报,音乐之声是现代萨尔茨堡的一张名片。]
米拉贝尔 情妇宫里未情歌 二零一三年的奥地利旅行(九)
@喻添旧 图文版权所有
闲言碎语、嬉笑怒骂、图文小品请点击关注我的微博如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