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新浪博客博友益生君提供的资料==
默诵益生君《禅心寄远(其二)》鸠拙七律一首
撰文/默兄
围炉夜话
缕析青烟读夜阑,薄暝趺坐影孤单。
庶几纷遝浮屠重,或许凝思舍利寒。
一捻纤尘皈刹那,三巡辟阖镇无端。
半蟾盈缺唏嘘语,阔契文心宛若般。
==上平十四寒==
禅心寄远
作者/益生
炉香遍处耳听息,子夜不眠神欲飞。
碎影心随尘外远,圆光身似梦中归。
晓来遣兴看山色,日暮消愁待月辉。
时坐和风柔柳侧,为梳凡境入禅扉。
蔡建荣点评:
益生诗友的一首《禅心寄远》(其二)以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禅的韵味与人生的哲思。此诗虽简,却饱含深意,如同香炉中燃烧的清香的香气,四处弥漫,让人沉醉其中。
首句“炉香遍处耳听息”,诗人巧妙地以炉香比喻禅意,其香气四溢,无孔不入,正如禅的智慧,无处不在,深入人心。而“耳听息”则暗示了禅修中的静听内心,倾听自我,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次句“子夜不眠神欲飞”,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深人静时,心灵得到释放,如同飞翔的神灵,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向往与追求。子夜的不眠,正是对禅的执着与坚守,也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第三句“碎影心随尘外远”,诗人以“碎影”比喻人生的种种琐事与烦恼,而“心随尘外远”则表达了禅修中的超越与解脱,心灵超越尘世,达到一种高远的境界。
第四句“圆光身似梦中归”,此句中的“圆光”象征着禅的圆满与智慧,而“身似梦中归”则暗示了禅修带来的内心的宁静与归宿感。如同从梦中醒来,回到真实的自我,找到生命的真谛。
接下来的两句“晓来遣兴看山色,日暮消愁待月辉”,诗人以自然景色为媒介,表达了禅修带来的内心平静与喜悦。无论是清晨的山色,还是傍晚的月辉,都成为诗人内心的寄托与抒发。
最后一句“时坐和风柔柳侧,为梳凡境入禅扉”,诗人以和风、柔柳为伴,坐在其旁,如同梳理生活的琐事,进入禅的门槛。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热爱与执着,也暗示了禅修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益生诗友的《禅心寄远》(其二)以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禅的韵味与人生的哲思。此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热爱与追求,也启示了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需要找到一片宁静的内心之地,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生命的真谛。禅,不仅是一种修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