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生活简单,或者看似简单 ——
脚埋在湿润有营养的土壤里,站在阳光下一整天无所事事。其实,它们的生活非常丰富,并非像我们的眼睛看到的那样。树,像我们人类一样,要做很多不同的事,而且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它们的经历与哈姆雷特和埃及女王一样错综复杂,只是没有那么富于戏剧性。树的生活与生俱来就曲折坎坷。所有的生物都要应对它们的环境,树的应对方式多种多样。
动物们吃动物、植物或者两者兼食,以得到富含能量的食物,然后通过分解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得到能量和各种营养。与这些异养生物形成对照的是植物。植物可以从原始材料中,即化学元素尽可能简单的化合物中制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其他所需物质。它们能这样做,是因为直接从太阳获取了能量。它们是自养生物,自己养活自己。
自养生物的关键是光合作用。这个场景中,树叶是二氧化碳(空气吹来的),水(土壤吸收来的)和阳光聚集的地方,当各位元素嘉宾到齐时,叶绿素以主人和调节人的身份出现。叶绿素从太阳捕捉能量
—— 光量子,然后作为催化剂,利用光子能量,将水分子分家,变成氢和氧。氧飘散到空气中成了氧气
——(如果不是由于光合作用,空气中根本不会有氧气,像我们人类这样的生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
氢,在叶子里面,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这样,简单的有机酸产生了,由碳、氢、氧反应而成。这些简单的化合物,经过转化变成糖;糖改性后,变成了脂肪;加进氮,制造出蛋白质;再结合其它一些化学元素,一切可能的生命体成分都可以合成了。
树的聪明之处还不止于此,它们不只是在此时此地简单地呼应环境,它们也应对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情。北方的落叶树,比如橡树、桦树和酸橙,年年秋天抖落掉叶子,春天如期开放花朵。落叶和开花,一定是几个星期前做好的准备。如果夏天落叶,未成年就开花,会显得荒唐好笑。
树像我们人类,必须寻求伴侣,而且发生关系;所以,同类型的树必须在同一时间性感活跃,每一棵树一定知道对方的状况如何,或者至少求偶双方必须呼应同样的气候提示、日照长度,或者任何什么求偶线索,才可以配合默契。很多树,尤其是但不仅限于热带树,依赖于昆虫、鸟或蝙蝠传播花粉,甚至依赖于更多的动物撒播种子;所以必须吸引来合作者,而且必须保证它们在季节来临时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些分工。
树没有大脑神经,是靠很少的几个化学剂鼎力相助来经营全部生命活动的。化学剂的名单极为简短精干,只有五个基本荷尔蒙,加上少数色素,还有一点其它物质。
—— 但是,一棵树也许会问:何苦有个大脑,平添多少负荷,还有伴随而来的烦恼?即使没有它,生命依然可以运转。
兄弟跟我提及这本书的时候,说树有雨浴、风浴和日光浴,我读了没看见这一段,那就是老冯又在瞎掰了 ~
树是如何记忆的,我无从知道:我还没有发现。但是,它们有记忆。至少它们现在做什么非常依赖于过去在它们身上发生过什么。如果你摇晃一棵树,它以后就会长得粗一些、结实些,它们记得过去被摇晃过。风是天然的摇晃者,所以长在野外的植物,即使给予等量的光照,还是比温室的长得更粗壮。生长在空旷的、风吹不断的温带地区的橡树,比起森林中的结实要多很多。类似地,落叶松记得曾经被毛毛虫袭击过。被袭击的第二年,落叶松长出了比以往更短更结实的针叶。短而粗壮的针叶不如薄而长的针叶那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它们能更好地抵御害虫。几年之后,曾经遭受虫灾的落叶松的叶子又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不过那时,捕食落叶松蛾子的数量大幅下降,因为曾经造成虫灾的毛虫的后代找不到食物,大多数已被饿死。
“能量是最能预示多样性的因素之一”,总的来说,哪里的能量越多,哪里的生命也就越多。。。“复杂性建立在复杂性之上”,一个群落的个体明显地抑制了其它个体可获得的空间和资源。但是同时,每个个体,也许为其它个体提供了新的生态环境。树正是恰到好处的例子。树有叶子、花蕾、花朵、果实、枝茎、一个有木材有树皮的树干,还有根,在它周围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根域环境。树能带来浓密的,或者稀疏的,或者时断时续的树荫,这取决于阳光怎样照射。在雨林地区,树根周围尤其湿润,而树顶在大约
30 米高处暴露在火热的阳光之下。任何雨林地区的树根也像沙漠的树根那样存留住水。因此,任何树都是一个微观世界的主人 ——
喂养着树叶上、叶之间、叶子下,以及林中的生物,等等 。。。
我突然觉悟到自己在抄写这些句子的时候,脑子里其实在同步播放人类社会中的相似片段。树的社会跟人的社会很相似,又或者是因为写下(及翻译)这些文字的,是人,起码是从人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我觉得这些是很好的文字,即使是在一整座图书馆里,这样的好文字也不多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