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感情的混乱》。茨威格

(2016-07-23 05:52:45)
标签:

休闲

分类: 【读书】

    这一篇八十多页,一个晚上就读完了。很畅顺,一直保持着内在的张力。其实故事很平淡,说的是一个已婚男教授有同性性取向,但不见容于社会,被迫生活在一种灵肉分离的状态。文字并非最好,砂石很明显,不过我不太在意,我很喜欢里面的两个讲道理的段落。

 

*
    因为,倘若纯粹把崇敬的激情倾注在一个女人身上,那么无意识地总是在求得肉体上的满足,大自然形象地以占有肉体作为最高的结合。可是男人和男人之间表现出来的精神上的激情,这种无法满足的激情怎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呢?这种激情就焦躁不安地围绕着被尊敬的人物转来转去,一个劫地迸发出新的激情,永远也不会因为作出最后的奉献而得到平静。感情一直在倾泻,可是永远也倾泻不尽,就一直像精神一样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暑假里我在每天教授俩侄子打羽毛球,我发现,身体肌肉骨骼的充分运动本身会营造一种快乐,彻底疲惫会让身体产生清空的舒适感,这是一部分,肉体的部分,是非常直接的感受。2000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让多巴胺这种脑细胞脉冲的传送介质广为人知。记得跟标哥打球时,我们会调侃说多巴胺唤醒、指数飙升之类的话,人在运动中兴奋的状态总是很直观的,我们也觉得这种描述很好玩,我们把打球当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快乐活动。

    而跟孩子们一起的时候,我们还会谈到精神的部分:兴趣、斗志、毅力,还有礼貌和谦逊。愚见以为,胜负心是一头小兽,应该被唤醒,更应该被驯服。我喜欢赢得光荣,更在乎输得体面。这个难一点,但我的经验是仍然可以自我完成的。

 

    跟打球不同的是茨威格提出的问题。时至今日,在欧美,性取向的多元化已经得到社会越来越普遍的尊重,我认为这是好事,同时我对茨威格在 89 年前发表的这篇小说,对于问题的提出以及文字描述怀有敬意。

 

**

    莎士比亚只是整整一代人最强有力的表现,是这代人心灵的表露,是一个激情如炽的时代的感性表达。一个新的大陆被发现,世界变得辽阔广袤,人的心灵也伸展开来,要和世界一样 —— 人的心灵也要扩大,它也要在善恶两方面都趋于极端。。。一切都可以表现,一切全都允许:乱伦、谋杀、恶行、犯罪,人的七情六欲漫无节制混乱不堪,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绝无仅有的一次爆炸,犹如一枚爆竹,一次吐血,一次射精,一个前所未有的野兽,用利爪抱住整个世界,把它撕得粉碎。

 

    我喜欢这段文字。我认为这种时势造英雄式的描述,我认为这种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的教授方法很有道理。

 

    莎士比亚只不过是他们的中心:the very age of the body of the time。但是混乱得天昏地暗,一部作品接着一部,一股激情压倒另一股激情,根本没有时间把他和别人区分开来。突然之间,人类这次突如其来的精彩绝伦的爆发,又嘎然而止。这场游戏结束了,英国已精疲力竭,泰晤士河雾蒙蒙湿漉漉的灰色又笼罩着精神达一百年之久;整整一代人的一次冲锋,登上了激情的所有巅峰,也下到了激情的所有低谷。。。于是全国都躺在那里疲惫不堪、精疲力竭。在绝无仅有的热情如焚的一代人空前绝后地为千万人生活之后,《圣经》又说起话来,说起上帝的话来。

 

    这段文字让人浮想联翩。我想起:牛顿之后,他说起了上帝的话来;爱因斯坦之后,他也说起上帝的话来。我还想起李杜的唐朝,也是在地理的一次大扩张之后。但是又会想到,对种种人性善恶的正视,这样的中文,还要等,一直等到《红楼梦》,才算完成。莎翁(1564 - 1616),曹雪芹(1715 - 1763),时间上的差距是一百五十年,合理。汤显祖(1550 -1616)是同期,但显然还是过程。

 

    近日读书时我还有两个发现,一个是文革前十年,一个是文革后十年,那时出了很多好书,也出了很多好的读书人,以前我一直不知道这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