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薯飘香

(2012-06-11 11:11:19)
标签:

文化

红薯飘香

              

我对红薯,情有独钟。

红薯分白瓤、红瓤。白瓤的软甜,味淡;红瓤的干甜,味厚。我和多数人一样,偏爱红瓤的。红薯才从炉子里夹出来,热乎乎的,游丝般的热气裹挟着香气扑鼻而来。掰开,其瓤通体透红,秀色鲜明、纯正,毫无杂色。这时候,甘甜绵软,余味悠长的红薯直让我难抵诱惑。

走在贵阳街头,偶有烤红薯的香味飘来,我会寻觅,那清香有种呼唤、招摇的意味。卖烤红薯的人,多是用一部简易、破旧的小车推着,上面是一个铁桶改装的炉子,内力有两三层篦子,烧着温度不低的暗火,足以把坚硬的红薯烤软。这是一种游商,流动的。我有时想先买别的,回头再来买,谁知,回来红薯烤的小车就没在了。心不甘,就近再找,相信不会走远。

红薯也卖得便宜,便宜到了几乎不用问价,更不用讨价还价,这当然是小本生意。摊主男女皆有。往往是一张平静脸,没有欢乐,也没有苦难。街上行人匆匆,有人驻足,他们就打开烤炉,从两层篦子中挑出几个放在秤上,买主有的立即吃起来,迫不及待地尝鲜,有的用塑料袋子拎着带走。这些小车,这些不起眼的卖红薯景象,不仅是人的口腹之乐,也为千篇一律的城市平添一份人气和暖意。

有次,我在日本大阪的一个公园的门口,看见相似的卖红薯的小车,也是飘逸而来的香味,把我召唤过去。与贵阳不同的是,贵阳烤红薯的燃料是煤,大阪是木材。小车边上,有整齐的木材堆着。没有问价,我就买了两个,那摊主是把红薯放进一个黄色的小纸袋,递给我。我拿了一张面值稍大的日元给他,随他退我多少。因为语言不通,也无法问价。我深知这价格与贵阳是没有可比性的。从纸袋里拿出红薯,我得承认,他们烤得讲究了,红薯皮没有贵阳烤黑的那种斑块,一律的黄,均均匀匀,黄得恰到好处。热度呢,也正好,温热。我掰下一块,就在公园门口,塞入口中。于是,引来同事一阵哄笑。那哄笑,我知其意:贵阳没得吃的呀?跑到这里来花冤枉钱?啊啊,不对,这是领略另一种异国情趣啊!

在北京也相似。从地铁四惠站出来,一条小巷里也有家卖烤红薯的铺面,卖家是个胖敦敦的小伙子,脸上写满慈善的笑容,全然一副平和心态。见我就叫“大爷”,他用“您”,而不用“你”,显得友善、尊重。我每从地铁出来路过,总习惯性地在那儿缠绵。去买的次数多了,相互就热络了。他是座商,就更让人放心去买。这里卖的红薯,个头大,可能与北方品种有关,虽然也温热、细腻,其味不如贵阳的甘甜,粘糯。人在异乡为异客,口舌之欲、口腹之乐顽固,也讲究不了这么多了。

贵阳的路一直在拓宽,市容一直在整顿。这类游商的合法性,不因其弱势而受保护。我家附近常常见到的烤红薯的小车日见稀薄,刻意寻找往往徒然。偶然遇见,则兴奋不已,赶快买下,不然又难寻觅。

每一道风景,都在衍变。个人的、集体的记忆,还有那些点点滴滴的情趣、情境,连同口舌的民族主义立场,是不容易被淡薄的…… 

 

   2012-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