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的“鹬”

标签:
成语鸟类鹬 |
分类: 奇谈怪论 |
有几个常用成语,可谓是路人皆知,朗朗上口。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是其一。
其中的故事,已是烂熟于胸。可“鹬”是什么样的,却在胸中烂成了一个谜团。只缘没见过!
关于这个成语故事,见过一些绘图,如小人书之类;后来,甚至有了美术动画片。但那些“鹬”,只是画家画笔之下的艺术化了的形象,与真实的“鹬”肯定有差距。看那些画中的“鹬”,不漂亮,充其量比乌鸦好看一点。
最近,我对“打鸟”有点发烧。
某天,天还一片漆黑,我们就驱车出门,奔向鸟儿聚集的海滩。
海滩上,人迹稀疏,而鸟儿却成群结队赶海忙,迎着初升的太阳,开始一天的生计。
海浪拍打着沙滩,浪进浪退之间,不少海洋生物也被推到了沙滩,送到了鸟儿的嘴边。
赶海的鸟儿当中,一种体型较大的漂亮鸟儿,引起我的注意。
长长的红嘴,红眼圈,十分醒目。头、颈、背部的羽毛为黑色,而腹部的羽毛为白色,黑白交融,搭配得宜。
它在浪边觅食,随着波浪进退。有时会把嘴插进沙中去猎取食物。此时,长长的红嘴就象一把锥子。实际上,海浪拍打过的沙滩,泥沙还是很结实的。看见它这么轻易地把嘴插进沙中那么深,心中暗暗为它竖起大拇指。天工造物,各有所长。
它谋杀了我的不少镜头。
回到家,查找资料,才知道它的大名,中文叫“蛎鹬”,英文叫“Oystercatcher”。
英文名称最直白地表达出这种鸟的特性,“抓牡蛎者”。它们一定喜欢吃牡蛎。牡蛎,即“生蚝“。
牡蛎与蚌同是贝类。
大概,蛎鹬不会拒绝享用蚌的。
“鹬”是一大家族,它的兄弟姐妹,各路亲戚真不少。
同在海滩赶海的鸟儿中,还有成群的,体型娇小的鸟,黑色的长尖嘴。它们在海浪间奔跑觅食,行动整齐,简直就象一直有人统一发号令的军队,浪退了,成群冲向前去,迅速地觅食。浪来了,成群的鸟掉头逃离,免受海浪的冲击。这也是一种鹬。中文叫“三趾鹬”。
查阅了资料,好像各种“鹬“中,蛎鹬最美。
“三趾鹬”长相没有蛎鹬高大漂亮,画“鹬蚌相争”,轮不到它做主角。
相比之下,蛎鹬比以前看到的“鹬蚌相争”的图画里的“鹬”漂亮多了。
如果我是画家,我一定选用蛎鹬作为画里的主角。
蛎鹬的嘴,象锥子一样直插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