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标签:
9.11遗址 |
分类: 美国浮光掠影 |
古有“三顾茅庐”,刘皇叔请卧龙先生出山的故事,说的是诚心。
不经意之间,我们演绎了一出纽约版的“三顾茅庐”。时过境迁,“茅庐”从诸葛亮的住处,换成了纽约世贸中心“9.11”国家纪念馆。
儿子上大学,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追寻他的梦想。临行前,有意愿重温纽约。纽约世贸遗址,是他想看的地方之一。
某天,趁到曼哈顿看百老汇歌剧之际,专程绕道去世贸中心,却吃了个闭门羹。到了那里,才知道要预约,不是你想看就能看的。
过了一段时间,某人告诉我们,参观9.11 纪念馆不用票了。某人上下班时,看见工作人员在路边请路人进馆参观。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二次行动,又一次专程造访。待我们去到那里,才发现某人张冠李戴,把9.11纪念预览馆当成“9.11”国家纪念馆,以为预览馆是国家纪念馆的入口,有地下通道可以到遗址。因情报错误,我们空有一片诚心,依然不得其门而入。
还是功课没做好。
最后,我们学乖了,老老实实地在网上预约登记。终于如愿以偿,在“9.11”周年纪念的前夕,第三次专程去那里,得以进入“9.11”国家纪念馆参观。
由于地点敏感,是恐怖分子感兴趣的地方之一,所以,进入遗址要经过层层安检。
这是我们到过的安保措施最严格的景点,说警察密布一点也不夸张;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警察,铁塔般地分布在四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每一个游客。网上要实名登记,游客手中的入场券,姓谁名谁,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还需自备身份证件随时待查。入场券的条纹码,在不同的关卡反复扫描了三次,以防“恐怖分子”混入。还要经过金属探测器验身。也许是9.11纪念日临近,特别加强保安。
在被摧毁的世贸大楼双塔原址的位置,修建了两个巨大的方形水池,材料为黑色的花岗岩,显得庄严肃穆。正方形的四条边,是四个巨大的人工瀑布,30 英尺高(约三层楼的高度,据称是美国之最)。落下的水,集中流入水池中央的洞。整个建筑,似乎寓意一切都付诸流水,黑洞吞噬了一切。
9.11事件,在纽约世贸中心共有来自90个国家的2977人失去了生命。他们的名字,铭刻在水池的护栏上。铜板上的镂空名字,按遇难者的位置(南楼或北楼)和单位分组。与一般的景点禁止游人触摸东西不同,这里鼓励人们触摸遇难者的名字。轻轻的触摸他们的名字,犹如轻轻地抚摸着受难者的脸颊,是一项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对受难者家属来说,那名字代表着他们失去的亲人。在现场,我就目睹了有人用白纸拓印下亲人的名字。所以,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对受难者家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另外一项人性化的设计,是电脑检索系统。游客可以输入受难者的姓名,电脑会显示出他(她)的相片,介绍,名字刻在哪个位置。不然,近三千个受难者的姓名,寻找会非常困难。这是非常细致的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贫富之别,每一个在事件中失去的生命都得到尊重。
转眼9.11事件发生11周年了,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还在重建中。9.11国家纪念馆的周围,还是一片建筑工地。与国内的起楼建桥速度比,老美的建设真是“蜗牛工程”。本来希望今年9.11建成开放的9.11博物馆,也没能如期竣工,可能还要拖上一两年。慢工出细活,这“蜗牛工程”,工程质量或许更有保障。
当重建的“自由塔”建成,它将是美国最高的建筑,高1776英尺,寓意1776年美国独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