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钟,草马,文化冲突

分类: 活在美国 |
岁末公司聚会上,为了表彰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公司对部分员工颁发周年服务的纪念品。四舍五入,用减法,我也庆幸地列在十周年服务的群体中。
纪念品是一座嵌在黑色花岗岩的钟,精致漂亮。
老美们挺高兴,钟就是钟,没别的意思。况且,它也是艺术品。而我作为唯一的华人,悟到的意思就不一样了。送钟,送终,感受自然不同。不是说迷信,中国文化的长期沉淀,多少在心灵上有所堆积,很自然就会有这样的联想。文化上的差异,往往使人感到得无可奈何。
不知为何,老美喜欢送钟。我在美国的职业生涯,从雇主手中,就已经接过了三只钟。很多厂商的广告品,也是不同形式的钟。
豁达些吧。小事一桩,还是保持少数族群的沉默为好。入乡随俗,融入“主流”社会,以老美的眼光看问题就能泰然处之。送钟不是送终。
文化上的冲突,不时凸现。
记忆甚深的是若干年前美国一家银行巨擎发行一种带照片的信用卡。
这是一件好事。加了本人相片的信用卡,犹如身份证一样,有效地防止信用卡被盗用。使用这样的信用卡,既开心也放心。
问题出现在更换新卡时。旧卡过期,接到寄来的新卡时,真正是啼笑皆非。好端端的本人相片,变成了本人“遗像”。也不知是银行的那个部门,在新卡的设计上,在相片加上一个粗黑框。或许以为是增加美观。我的天哪!这一改动,使活生生的一个大活人,手持印有自己“遗像”信用卡,你说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这是一家银行巨头,大到在最近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不能让它倒台。真不知这样的设计怎能通过层层审批,付诸实施?我相信那里也有许多华人雇员。难道没人知道华人的风俗与忌讳?
美国公司在法律上的问题是非常严格的。对外的每一样东西,包括广告,传单,信函,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图案的改动,除了功能部门的同意,还要经过法律部门的审批,就是怕出现纰漏挨告。
这文化冲突也太离谱了。
连我这平时沉默的羔羊也不禁拍案而起。疾书一封抱怨信,寄到该银行的客服部门。不久,收到客服部门公关副总裁的致歉信。该银行倒是从善如流,以后再更新信用卡,相片上的黑框拿掉了。
我不知我的抱怨信起到多大的作用。相信还有千千万万其他人与我同样感受,同样抱怨。从中是不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遇到文化冲突,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诉之以理。只要合情合理,彼此没有什么重大利益冲突,相信会得到合理解决的。关键是要勇于表达自己。不说出来,谁知你在想什么?
今年摘苹果季节,我去新泽西州某农场摘些苹果,娱乐娱乐。
那是在万圣节之前。农场为了加强节日气氛,布置了不少万圣节装饰,其中,用草扎了一匹马,很是漂亮。草马放在前门的走廊,面向进进出出的游客。
看得出,农场布置得很用心,营造欢乐的环境,为的是讨取游客的欢心。
问题又出在族裔文化上。
只要你上过中文网,想必你会清楚,新新人类造了一个新词,广为传播,那就是“草泥马”。个中意思,大家都心领神会。国骂。
发挥你的想象力吧。农场的草会没有泥吗?草泥混一起,扎成马,不就成了“草泥马”了吗?
这回惨了!作为游客,进门被草马问候一次,出门又问候一次,情何以堪?
是的,作为华人,你可能有这样的联想。可是老美,谁会理解这微妙的东西?真应了那英的一首名曲,“白天不懂夜的黑”。
作为化解,只能自嘲,将它当作黑色幽默,一笑了之。
文化沟通,不是一蹶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彼此交流,互动,理解。
文化冲突在所难免。只要我们理智对待,多些理解,多些包容,甚至换位思考,事情会得到解决的。
少些草马,多些“河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