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高考,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全家组团作战。大家各司其职,目标一致,就是为了让巧巧能顺利度过高考这一关,顺利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当然,主力军仍然是巧巧,我们也没能力、更不可能替她上考场。经历高考的洗礼是她必经的一个过程,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
现在的高考与三十年前我的高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过去的“先填志愿再考试”变成了现在的"先考试,等出了分数后再填志愿",录取批次也由当年的"本一、本二、本三、专一、专二等多个批次"变成了如今的“本科、专科”,大同小异的应该是考试科目,虽然改成了如今的"3+1+2",但对于巧巧个人而言、考试科目与我当年几乎一摸一样,只是单科分值和总分发生了些许变化而已。
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多了个强基和综评了。简而言之,这是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一个手段,通过他们自设的门槛,选拔他们认为合适的人才。由于这是一个与高考自身并不矛盾的一件事,相当于多了一次机会,几乎每个家长都不会轻易错过这样的机会。
从高一起,这个"综评"就像一个遥远的灯塔,时刻提醒着家长,要为这个机会早做准备。虽说是各个学校自设的门槛,但其实也有不少共通之处。如果校内成绩突出,多次排名靠前,基本不用担心报名资格的问题。若成绩不够,竞赛就是另一个弥补的手段,但凡有机会参与高校认可的学科或非学科竞赛,都要参与一下,说不定能得个有用的奖呢。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多益善,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还有各种评优,这就全凭运气了,毕竟僧多粥少,能否评上校级、区级,甚至市级、省级的优秀奖,因素很多,可遇不可求,只能顺其自然。
综上所述,学习成绩还是第一位的。试想一下,若学习成绩很能拿得出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为了让孩子安心复习,"综评"的相关事宜基本都是家长代劳,包括材料的收集整理、实际的报名操作等等。我们家亦如此,基本上都是老婆在忙这些。只是有些需要跟巧巧确认的事,在平常就已商讨过了。在这一方面,我们全家还是比较一致的。首先是尊重巧巧自己的想法,我们也会给出我们的建议,互相一交流一沟通,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没有出现巧巧所说的某些同学家里出现的"家长的希望和孩子的志向南辕北辙的情况",而搞得家庭气氛异常紧张。
今年的综评格外热闹,各学校的报名人数普遍比去年多了很多。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校放低了报名的门槛,二来修改了去年的“报名即缴费”的游戏规则,改为“确认考试”时才缴费。那就出现了“遍撒网、补大鱼”的热闹场面。毕竟,机会多一个总比少一个要强。虽然最后也只能选一个学校,因为最终大家校测的时间基本上是完全冲突的,除非你有孙猴子的本事,呵呵。
老婆既有自知之明,也是捕鱼高手。自知985希望渺茫,在12所强基院校里只报名了一个东大"玩玩而已"。而在12所综评院校里连投了十份,可谓"海投"。
从上周六起,陆续收到了南邮、南信、南中医、南医科、南师大等五所学校的初审通过的好消息。尤其是最为看中的南师大,卡着时间点才发来通知,跟娱乐明星出席活动是一样一样的,越是大牌,越是靠后,甚至压轴出场。
就在我们觉得"好消息"就此打住之时,又陆续收到了南大、华南理工、浙大、东大等985高校的综评初审通过的消息。这些档次更高一级的学校,由于校测时间都偏晚一些,而且外省的学校还可能要求去学校进行面测,所以也能理解。但此时,再多的好消息我们也平静如水了,因为我们有自知之明,自己几斤几两,即便初审通过,也未必会考虑去,就当是对巧巧能力的一种认可吧,能给她增加点自信心就好。
繁忙的综评报名和初审就这样告一段落,结果与我们的预想的完全一致,一点也没有打乱我们的计划。我们的计划就是"争取南师大综评,高考放手一搏拼苏警"。月底之前就要先确认一所学校面测了。毫无悬念,必选南师大。其他的学校,在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可酌情考虑,但已不那么重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