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消失的附近

(2023-04-21 16:48:38)
       热热闹闹的成人礼刚一结束,学校就用一场月考来提醒孩子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算起来,这次的月考是本学期校内的第三次月考了。抛开难易程度,单从分数上来看,这次的月考总分是这三次月考中最高的一次。这次的语文和数学竟然同获班级第一,有点出乎我们的意外。至少说明这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基本还算稳定。同时也要看到,大局基本一定,想要再有一个质的飞越很那很难。若能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并能顺利完成高考就谢天谢地了。
       跟以往一样,巧巧每次大考的作文我都会认真阅读,期待惊喜。
       这次的作文也没有让我失望,从作文题目开始就比较吸引眼球,话题也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同时也有我最喜欢的、能反映作者博览群书、体现文学造诣的玑珠之句。这次巧巧的作文又出现了我从未听过的诗词和举例,汗颜之余,满心欢喜。

                   《寻找消失的附近》
       有调查数据显示,现代人最普遍的娱乐方式就是上网,占用现代人工作之余的时间最多的物品是手机。于是有人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过是抱着手机的领座。看似咫尺之距,却因截然不同的手机终端,心变得如此遥远。
       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附近的消失"。这种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手机这种贴身便携的复合型媒介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必需品。玩弄于手掌之间的方寸屏幕,却包罗着万千咨询,很难不将人的眼球从真实生活吸引至网络世界。其次是人自身的原因,而这又分为两点。第一,是‘996”工作制的压迫。"社会人"无暇驻足自身的生活。只得在碎片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浅尝辄止一下别人的生活。第二,则是人心的浮躁和虚荣,分享真实或虚假的内容于朋友圈、短视频平台,可以获得真心或伪心的夸赞与关注,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附近的消失"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不容小觑。往小了说,是两点一线生活中没有了额外乐趣,是缺少知心朋友,与家人联系减少的人际关系淡漠;往大了说,则是活在虚无世界的精神空虚,是人生的无意义。
       于是,有些人开始尝试退出朋友圈,卸载社媒软件,力图找寻消失的附近,寻求精神的突围。
       找回"附近",重在体悟生活。古时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精神也不空虚。我们不妨效仿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不妨学习王羲之曲水流觞;不妨体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杨绛先生用心体悟生活,真情写下《我们仨》,让她在丈夫、女儿离世后也不感空虚。水哥王昱珩,倾心打造博物馆的家,让生活活成诗。体悟生活,有助于找回附近。
       找回"附近",更重在充盈内心。林语堂有言“人生必有痴"。他热爱文学,一生与文字诗词为友,内心充盈,生活得极具意义。托尔斯泰曾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只有找寻生活的意义所在,才谓之人生。
       世界是人的容器,而人是世界的量器。只有每个人都将"附近"找回,将自己的世界过得有滋有味,世界才会五彩斑斓。
       找寻消失的附近,让世界更近更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稳中略有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