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老妈出院后,何时能回家,就成了老妈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当然,这里要回的“家”指的是如山湖的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初决定清明前出院,其实是有一个小小的奢望,希望趁着清明小长假,大家都有空的时候,能有机会回如山湖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梦碎了无痕,只能老老实实住在中华门。
之前我形容在医院的日子,有如牢笼,其实在中华门住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腿脚不便,顶多下楼在小区里活动活动。家里也没什么事需要他们忙的,除了老爸定时给老妈做做康复之外,再有就是日常的三餐、定时吃药、如厕等。
人忙点是好事,最怕闲,尤其是闲得无聊最可怕,觉得时间过得慢不说,而且还有虚度光阴的罪恶感。这一点我太能理解他们了。在如山湖住了那么些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家里忙忙,地里忙忙,哪怕是在院子里站着看看菜、发发呆,都不会觉得无聊。
清明后我也正式复工了,每天早出晚归,老妈见到我,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能通车了?”问得我也很无奈,直到发现了事情的转机。
群真是个好地方,什么事都能知道一些。根据各种信息汇总,发现“回家”唯一的障碍竟然只是社区的一纸业主证明。卡点说除了常规证明(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还需要社区的证明就可以放行,管家却说社区不给开。这个矛盾的症结该由谁来解决呢?
我试着给安徽省的省长信箱留了言,描述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合理诉求。万万没想到,只隔了个周末,我就接到了来自乌江卡点民警的电话。说法和我之前了解的别无二致。我既不想当传话筒,也不想当成皮球,直接牵了个线,让他们自己去“对峙”,我也没精力扯,只想要个“最终的说法”。
沟通的过程复杂无比。我终于知道在官场混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对我们这种学理工科的人。如果将我们的脑子比作竹筒,在官场混的人的脑子就是迷宫。当然了,他们遇到我们这样的“直脑子”的人,有些工作方式也是难以奏效的,幸亏我“立场很坚定”,没有被带他们到沟里去。
经过漫长的多次电话沟通,事情总算搞清楚了。其实谁都没有错,只是话没有说清楚,或者说不敢说清楚。卡点民警的话肯定没问题,他也是遵从上面的指示。社区方略微理亏,不过也是在执行领导的意思:非常时期,尽量劝返,能劝返一个算一个,有点像儒家“明哲保身”的思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真的出事了,他们的乌纱帽难保。
为了能将老爸老妈早日“解救”出来,在沟通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带节奏,不要被带跑偏,不要被说服………,结果我胜利了,而且也没有把关系搞僵。想要赢,就得直击对方的痛点,他们不就是担心我们的个人安全嘛。我详细告诉他们这一个月的情况。半个多月在医院,天天测核酸,有出院小结可以证明。回家的小半个月,足不出户,出门只为了做核酸,也有核酸检测可以证明。最后我祭出杀手锏-家里有个已经复课的学生,你们还担心什么呢?不管怎么样,最终社区同意开了证明,才有了这次较为顺利的“回家之旅”。
昨晚,一家人整整齐齐、开开心心吃了顿晚饭,也算是为爷爷奶奶饯行。今天一早,吃完早餐,两位家庭最年长的病友握手告别,互道珍重,仪式感十足。
虽说跨省呆四小时以内,行程码上不会体现出来,但为了巧巧上学的安全性,以防万一,我最终被安排在家原地待命,也错过了今天发生在我家小院里感人的一幕。这一幕最先还是老妈通过电话告诉我的。
老妈住院期间,就已拜托了邻居代为照看院子,主要也就是浇浇水之类的。还有不定期给猫补给点猫粮和饮用水,顺便清理下猫砂盆。前几天我已经将爸妈即将回家的消息告诉了其中一个邻居,想必信息很快就传遍了整条街。我们所在的这条街算是人气比较旺的,有好几户常住人口,大家关系相处得都很好,经常串串们,互通有无。我爸妈一到家,他们就相继赶来探望。都是老邻居了,都希望彼此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看到老妈恢复到现有的状态,都一个劲地夸赞。
为了赶在48小时核酸结果有效期内返回,老婆在如山湖能停留的时间并不多。老妈时刻没忘记一件事,就是到家后,别的事都可以缓一缓,得抓紧时间搞点菜让老婆带回来。时间很有限,老妈暂时又没法下地,老爸一个人哪里忙的过来?时间不等人,关键时候老妈毫不含糊,提议请邻居们帮忙,大家分头行动,把地里能搞的菜都搞一些。众人拾柴火焰高,院里满是人们弯腰忙碌的场面。据老婆回来描述,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很有大伙一起田间劳动的大场面”。很带劲儿,也很感人。不一会就把菜搞好了,老婆装好箱,即刻返程,没有耽误。
我通过微信逐个感谢了这群善良的美邻们,感谢他们能第一时间去家里探望,送去温暖。同时还出了劳动力,像打仗似地,抢时间搞了一些菜,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远亲不如近邻,真理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