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普脑梗

(2022-03-22 20:50:51)

自从老妈因脑梗住院以来,在医院呆的时间也比较长。无论是听医生的讲解,还是其它病人的自述,这些日子对脑梗的危害、治疗及康复等过程都有了不少认识。

脑梗是西医的说法,对应中医来说,就是中风。中风通常会出现偏瘫症状,左脑管右肢,右脑管左肢,根据偏瘫的情况,基本就能判断出来。

现在脑梗很普遍,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其实也很好理解,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经过几十年的使用下来,已经慢慢变窄变脆,不如年轻人那么富有弹性充满活力,而且老年人的血液也不如年轻人那样干净,有一定垃圾(血栓)存在。当垃圾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血流不畅。若问题再进一步,就会出堵塞,也就是脑梗的情况。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要么采取输液溶栓;要么通过手术取栓,将血管打通。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人体血管比作下水管道,就很容易理解了。新房子的下水管道干干净净,水流很通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杂物就会慢慢沉淀附着在下水道内管壁上,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明显感觉水流不畅,水要放很久。直到有一天,水完全下不去的时候,就得想办法通下水道了。可以撒一些管道疏通剂,类似于溶栓。也可以直接用一根既硬又有韧性的钢丝直接搞通,类似于手术取栓。

另外,脑梗也不一定就会导致偏瘫。最轻的症状可能就是头晕了。如果自己很注重自己的健康,抽空去医院做个检查,也许就能发现问题,及早治疗预防,避免偏瘫。假如不当回事,或许过两天自然就好了,就很容易忽视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确诊过有脑梗的病史,无论轻重,今后的生活基本就离不开这两种药:一种是预防血栓的药,比如阿司匹林;另一种是活血化瘀的药,比如血塞通。最终吃什么药还得听医嘱。当然了,有这些药保驾护航,不等于进了保险箱,最好能定期复查。更保险一点的做法,可以定期挂挂水预防预防,这样就基本能避免中风,甚至偏瘫的情况了。

如果不幸出现了偏瘫的情况,可以肯定已有了血栓堵塞住了血管。医学上有个公认的说法:从发病到进医院的时间间隔,如果在六小时之内的话,可以采用溶栓的方式,见效快,后遗症的几率小。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医院就不太建议这种做法了,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做个微创手术,无需全麻,直接定位取栓。在ICU度过危险期后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最后就可以转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了。

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阶段,需要一定的耐心。通常来说,腿比手要恢复得快,手臂比手指恢复得快,手指的“握”比“张”要恢复得快。康复时间漫长,很磨人的心性,可以按此规律设定不同的小目标,不至于有“遥遥无期”的感觉。

以上总结,有耳听的,有眼见的,希望能将“脑梗”这种“偏爱”老年人的病说明白了一二。我希望所有人一辈子都能健健康康,与脑梗绝缘。万一碰到了也别害怕,如今医疗条件今非昔比,成功案例也很多,进了医院,就得相信医生,全力配合治疗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能为力
后一篇:进步明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