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个犟怂

(2017-01-19 20:46:30)
标签:

河东

柳氏

柳育龙

柳宗元

杂谈

分类: 柳姓寻根

写完《家谱与寻根》这部书后,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当我将这部近乎四十八万字的书稿交给出版社的时候,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总算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了却了祖祖辈辈的寻根心愿。想到好几个夜晚通宵达旦,想到这部书能作为参考书将家谱文化惠及千万家的时候,我不得不说:“我就是个犟怂!”

是啊,不仅犟,而且是犟球不进尿壶!

回头想想自己这几年做过的事,又有多少人理解。先是想写村史镇史,这个想法一转念就成了别人的笑柄。是啊,几千年的村落古镇就没出一个人,让你去写这些东西?

在陕西,形容一个人特别固执,通常会说他“犟”。从字面上来解释这个意思,是一头猛壮强有力的牛。是啊,费力不讨好的的事,通常是钻牛角尖。如果,这个字还不够解恨的话,通常会说“犟怂”。“犟怂”这个词有点半贬义,但就是这半褒半贬的词,成就了我一部又一部书。

2013年12月上旬,当一辆大车停在家门口时,父亲开始张罗着将散发着油墨香的《焦岱史话》搬进屋子里。这就是我原先计划的镇史,没有人会知道,我竟然真的能拿出这部书。是啊,当初的冷嘲热讽如今变成了啧啧称奇。用父亲的话说:“那天,可把我挣失塌了!”但我能从他的口中听到幸福。父亲、母亲、伯父三人搬了多久我不知道,但进进出出搬东西想必是许多人都看到了。父亲认真的数过,给我作了汇报,说是九百多部,具体数字我已忘却。对我来说,散发着油墨香的书籍,好似热乎的包子,要趁热吃。可我没有看到这一幕,更没能吃上热乎的“包子”。不久,村里便传出了我家祖坟冒青烟了,出了个秀才。我父亲养了三个大学生,一个比一个牛气。这之后,隔三差五来的人只要说上话,就知道我的名姓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十里八村的都知道柳家湾出了个作家。

这部书出来之后,毁誉参半。有人说,我写的那书没用,不能吃不能喝的。的确,不久父亲也怏怏不乐的说:“你让我去摆摊去卖你的书,我蹲在那里,周围围了一圈的人没人买,像看猴子似的。”至此,父亲果然不再去卖我的书。原先,风光一时的事情,如今像蔫掉了的茄子。不仅如此,母亲也絮絮叨叨的说,屋子里放的全部是我的书。面柜里、水翁里、床底下、屋子旮旯、行李箱里,全是书。说归说,该买的书我照买不误。我到底有多少书,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常常是看着看着就不看了,想看又找不着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找出来肯定是让老鼠噬咬了。老鼠,也爱看书。家里的书,它净选好书咬,常常让我心疼不已。家里的猫,也是个好猫,能抓住鸟,就是抓不住这几个咬书的老鼠。书常让母亲感到头疼,书也的确无处安放。家里本来就摆满了各种东西,有做生意留下来的各种家当,有几十年前舍不得丢掉的的各种物件。随着书越来越多,便让人越发忧愁。我每出去一趟,便带回几本。加上朋友送的书,摆在架子上竟也有满满两架子。逢年回家,来访的人渐次多了起来,母亲也便忙前忙后的招待着。用《蓝田县志》主编卞寿堂老师的话来说:“让他们笑,这部书(《焦岱史话》)出来就不笑了,这是立千秋的事情。”

也有一部分人说,我荒废了事业与青春,连媳妇都讨不上。可如今我不仅讨上了媳妇,而且媳妇还生了个大胖小子。还有人说:“写那书谁不会写。”后来,我果然不去写某一本书,他们到现在还没弄出来。其实,说风凉话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你不理他,他自讨没趣嘴也就堵住了。

这几年,我越来越“犟”。先后加入了各级作家协会,有了这种身份便不再有人劝我了。掐指一数,这短短几年间,我竟写下了十数部著作。有人说:“这下你死了也会流芳百世了,这下不用写了!”也有人说:“你的这些书都可以给你压棺材了,够了!够了!”

“不,我不仅不能停,而且还要加大力度,加把劲去写。”

“你也不怕把你挣死了!”“只要不得死,我就往死里写!”

“你就是个犟怂。”“犟怂就犟怂!”

修家谱的念头,一提出来就有人说:“我们家族不能修家谱,我们就没有资料。”也有人说:“那是有钱人才能干的事。”也有人说:“我们就是想修家谱,也没人会弄那个。”说七说八的都有,反正就是这也干不成那也不能弄。

弄不成我就偏要弄,不会弄我也要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查访,效果甚微。我想,有总比没有强。今天,在明天就是昨天。今天的事情,就是昨天的历史。2015年,终于修撰完成了《蓝田柳氏生甲公家谱》。按道理来说,我该就此作罢,但我又犟了一次。何不搞大一点,给全国各地柳姓都提供个家谱范本。

家里劝,亲朋也劝。好好养家吧,折腾个啥,都老大不小了!但我如今所做的是许多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对于家谱文化我是首次接触,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我想:“只要敢想就敢做怕个球。”

有人说:“你等以后攒哈钱了再弄!”我说:“啥时候能攒哈钱,钱永远攒不够!”

也有人说:“你等以后娃成家立业了再弄!”我说:“我害怕我活不到那时候!”

也有人说:“你看你碌碡幺到半坡弄不成咋办!”听了这话,我还放了狠话:“这本书我必须弄成,弄不成我就回家养猪养鸡呀。”

他们听到此只能作罢,骂我一句:“你就是个犟怂!”

2017年1月12日凌晨三点于西安

 

柳育龙:1988年生于西安蓝田,铁路工人。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后裔。撰有文化专著《焦岱史话》《家谱与寻根》《历代柳氏家训集释》《柳姓史略》《文化视域中的辋川图景》《蓝田作家群体评论与研究》《蓝田柳氏生甲公家谱》等各类著述10余部,主编书籍刊物近20余部(册),获各种奖项30余次。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蓝田县作家协会会员、帝王陵文化研究会会员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