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本《辋川图》现西安(图)

标签:
郭忠恕版本辋川辋川集王维 |
分类: 蓝田文史 |
又一版本《辋川图》现西安(图) |
系1926年印制持有者称此画国内目前尚未发现 |
www.xawb.com 2004-02-12 |
|
《辋川图》特写。记者姚村社摄 本报讯(记者姚村社实习生姚瑞)古代山水名画《辋川图》竟有两个老版本,又一老版本是一卷如《清明上河图》一般、足有5米长的长卷画,让人着实一惊。昨日,此画的持有者刘志乐先生专程赶到报社,向记者展示了这个老版本的《辋川图》。 刘先生介绍说,人们所熟悉的《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西安蓝田辋川时,在清源寺壁上作的单幅画,主画面亭台楼榭掩映于群山绿水之中,山下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呈现出一派超尘悠然的意境。其真迹现藏于日本圣福寺,我国的有关专著《中国山水名画鉴赏》等均有详细介绍。 刘先生所持的这一老版本的《辋川图》是由11个单幅组成的长卷,为五代至宋初大画家郭忠恕所绘,画技堪称鬼斧神工,深得宋太宗赏识并封郭忠恕为国子监主簿。直至清末,康有为还为此画作了100多字的题词。这一老版本《辋川图》长卷,系1926年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用双层宣纸印制,共11幅,连接起来是一卷如《清明上河图》一样的长卷画,但后者为民俗画,前者则为高规格的宫廷画,且比后者早了200多年。画的前三分之二为一座精深华妙(康有为语)的完整园林,远胜于江南苏锡的现存园林;后三分之一为恬静洁美的乡村风光,给人以太平祥和的感觉。其园林主画面中,弈棋抚琴的场景、曲水流觞的典故跃然纸上。 由于郭忠恕是当时“界画”第一高手,又精通建筑工程,因此他的画加倍放大后可直接施工(有关资料如此记载)。再加上这一老版本的《辋川图》主景是一座非常完整的园林,因此持有此画42年的刘志乐先生日前得知我市西郊要建大公园,便给市政府写信推荐并献出这卷《辋川图》。现市政府已批转给市文物园林局具体办理。刘先生认为,一旦一座活生生的《辋川图》呈现在人们眼前,并适当配建些宋代街景,再按郭忠恕的“恕”字取名“恕园”,或直接取名“辋川园”。这一类似苏锡“梅园”和香港“宋城”的精妙古园林,与西安的古城墙遥相呼应,肯定会给古城增辉。 据了解,此老版本的《辋川图》是刘先生1962年在安徽芜湖上学时用5斤全国通用粮票换的。在收藏此画的40多年间,从未发现任何地方出现过它的身影。一些专著包括《中国绘画大全》《中国传世名画》《中国山水名画鉴赏》《中国绘画史图录》以及《书画》等均未有点滴介绍。此外,刘先生到“省图”、“省博”考证,向西安无数书画界、收藏界人士考证,也从未见到此画的影子。
|
http://www.xiancn.com/gb/wbpaper/2004-02/12/content_131265.htm
|
|
http://www.sn.xinhuanet.com/2004-04/05/xinsrc_9476d747cecd4089a5d305bfa8f55b1b_1.jpg 康有为为《辋川图》的亲笔题词。 记者姚村社摄
2月12日,本报以《又一版本〈辋川图〉现西安》为题报道了我市刘志乐先生收藏的长卷宫廷画《辋川图》,并配发了此画十分之一的特写镜头。近日,省内外一些行家称,此《辋川图》可能已经成为孤本。 这幅在刘志乐先生手中保存了42年之久的长卷宫廷画《辋川图》虽说极为罕见,但毕竟属于1926年的印制品。本报当初报道此事时记者曾心存疑虑,因为去年夏天,几帧慈禧太后生活照现身珠海的消息被全国众多媒体报道后,新疆及东北等地很快就传出也有同样的照片。本报刊发《辋川图》50多天来,别说外埠毫无反响,就是西安本地,也只有一大学退休老师张良智先生与本报联系过,称自己对这个《辋川图》的重新面世非常惊喜,很想见见此画的全貌。据此,省内外一些业内人士推断:刘先生手中的这个《辋川图》可能已经成为孤本。 由于刘先生的这一“收藏”比较奇特,也十分重要,本报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有关专业人士能够提供与此画有关的点滴线索,以便有关部门最终予以确认(87613723)。 (记者姚村社实习生姚瑞) |
http://www.sn.xinhuanet.com/2004-04/05/content_1919687.htm
老翁展示1962年印制的5米长卷宋代《辋川图》http://imgs.xinhuanet.com/icon/icon/typk.jpg | ||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 ||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 ||
|
新华网 ( 2004-02-12 13:16:14) | 稿件来源:西安晚报 |
|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4-02/12/xinsrc_390201121319359850727.jpg 《辋川图》特写。记者姚村社摄
|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4-02/12/content_1311556.htm
《辋川图》之谜 | ||||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02:13 |
||||
特别提示 唐代王维的《辋川图》,中国书画界无人不晓。今年2月份,西安突然冒出个宋初郭忠恕的《辋川图》,此画的持有者刘志乐先生言称自己收藏此画42年来,在任何书籍、任何地方均未见过其踪影,可能已经成为孤本……此消息刊出3月有余,省内外的确未见第二幅现身。这其中还有诸多谜团,究竟谁能破解——— 古代山水名画确有两个《辋川图》 提起唐代王维,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此人能诗善画,乃唐代大诗人、大画家,官至“右丞”。据史料记载,王维晚年退隐西安篮田辋川时,在清源寺里作了一幅4.8米长的赫赫名画《辋川图》,后被日本圣福寺收藏(据载为唐代他人摹本)。我国不少书画专著对此都有介绍,人们也都比较熟悉。然而,今年2月11日,西安高压开关厂退休工程师刘志乐先生专程来到报社,言称他有一幅宋初郭忠恕的宫廷长卷画《辋川图》印制品,是1962年在安徽芜湖用5斤粮票换来的。此画用双层宣纸将全图分割成11幅装订而成,经折算长6.9米,比王氏《辋川图》还长2米之多。 此画为我国五代至宋初大书画家郭忠恕(字恕先,又国宝,河南洛阳人,生?——卒977年)所绘,画的前三分之二为一座完整优雅的园林;后三分之一为恬静洁美的乡村风光,给人以太平祥和的感觉。其园林主画面中,弈棋抚琴的场景、曲水流觞的典故跃然纸上。整幅作品恢弘细腻,画技堪称鬼斧神工,以至于清末的康有为赞叹到:“郭忠恕惟此画精深华妙”,并断言后人“无论如何不能为之”。我市文物鉴定专家王长启观看此画后表示:“实在难得,我也是闻所未闻。”并断言我市我省乃至西北地区恐怕很少有人能对此画做出评判,建议刘先生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组做个定论。 《辋川图》疑云重重 让人惊异的是,对于郭忠恕的这一重要代表作,我国所有重要的书画专著———如《中国绘画大全》《中国绘画史图录》《中国传世名画》《中国山水名画鉴赏》《中国古代绘画图录》《中国山水画博物馆》等等,没有一本对此做过点滴介绍,倒是郭忠恕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王霁江行图》及藏于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的《明皇避暑宫图》等不少专著做过详细介绍,这不能不让人一头雾水。此外,我国国内乃至世界各地为何至今不见它的真迹现身?其真迹到底还在不在世?除了刘先生手中的之外,又有谁见过它的印刷品踪影?为何它的印刷品也较为罕见? 今年2月12日在本报以《又一版本〈辋川图〉现西安》为题,报道了刘先生收藏了42年的这幅郭氏《辋川图》。因图画太长,仅配发了1/10的特写图片。此事公开报道50多天以来,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并未听到有第二幅出现。因此,本报于4月5日又以《78年前印制〈辋川图〉可能成孤本》为题,对郭氏《辋川图》进行了报道,并专门留下了联系电话。时至今日,又是近50天过去了,一个有关的电话也没接到,孤本之说似乎得到进一步印证。 破解《辋川图》之谜意义非常 据史料记载:郭忠恕7岁就能诵书属文,举童文科及第。五代的后周时,被召为“宗正丞”。入宋后,正因他的这个《辋川图》名声显赫而被宋太宗诏授为“国子监主簿”。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被推崇为当时的“界画”第一大师,如现存的开封铁塔就是按照他的画而造成的——兹有康有为的亲笔题字为佐:“郭忠恕精于绘宫室图,汴京(开封)琉璃瓦斜塔(铁塔)为喻浩造而出于郭所图。故其界画独绝也!” 对于这一空前绝后的名画,有关业内人士如此分析:刘先生手中的这个郭氏《辋川图》,由于它属于宫廷画,比起家喻户晓的民俗画《清明上河图》,不仅早了大约150年,在等级规格上也只能高不会低。在画技风格上,就算二者难分伯仲,亦可以想像该画在我国古画中应占的地位。因此,该画的重重谜团一旦正式破解,我国很多重要的书画专著都应该进行必要的修正。 业内人士初析《辋川图》之谜 我国所有的重要书画专著,为什么都没有介绍郭忠恕的代表作《辋川图》?对于这个谜团,我市关注此事的大学退休书法教师张良智先生、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姜西海、收藏家第五代传人樊荣钊、市书画收藏界元老贾绍俭、王双才、高建正等人分析后认为,我国书画专著的撰写者,包括书画权威徐邦达、谢稚柳、启攻、刘九庵等人极可能都没见过此画。否则,他们在书中介绍郭忠恕时,按常理应首先谈到这一代表作。 至于此画的真迹谜团,以上人员也做出分析:刘志乐先生持有的郭氏《辋川图》为1926年上海商务印刷馆印刷,出版说明中重点标识“”,定价大洋一元四角,按当时一般人每月仅三个大洋上下的薪水,此价定得颇高,估计发行量十分有限。11年后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曾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部分中弹被毁,郭的《辋川图》真迹及印版被一同化为灰烬,这可能就是见不到真迹和造成孤本的原因。据说,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也是那时在上海付印当中被毁,只是1939年他又重新执笔将其复生,而郭忠恕也只能含恨九泉了。 另一大谜团凸现 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951页对郭忠恕的介绍中谈到:“其山水画有临摩诘辋川图、雪霁江行图、溪山行旅图、湖天夏景图、寒林晚山图。”唐代王维字“摩诘”,此段话的意思是,郭忠恕的《辋川图》等画是王维《辋川图》等画的“临本”。但不少圈内人士从画面、画技、画风上分析,觉得两个《辋川图》似有天壤之别。现将《中国山水名画鉴赏》中王维的《辋川图》(部分),以及刘先生手中郭忠恕的《辋川图》前半部分同时刊出,以飨读者并供分析其中疑云。 |
http://news.sina.com.cn/o/2004-05-24/02132606489s.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