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相韩休曾孙墓志现身 书法家柳公权亲自撰写
2015年01月08日
09:43 来源:西部网 敬泽昊
W020150108350708494705.jpg书法家柳公权亲自撰写" />
西安碑林博物馆日前公布韩休曾孙韩复的墓志,志文由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自撰写
1月6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对外公布了一方唐代墓志,墓志撰文者,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而墓志主人韩复的曾祖父,则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韩休,他的墓今年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墓内壁画被认为是“改变了中国山水画历史”。
墓志主人或死于糖尿病
韩复的身世,还得从韩休说起。据史料记载,韩休共有7个儿子,但在安史之乱中,包括韩复的爷爷韩浑在内的5个儿子全部遇难。韩复的父亲韩述从小就是孤儿,在两名叔父的抚养和帮衬下,长大后官至阆州刺史,并在死后“赠太子少保正二品”。
据墓志记载,韩复是韩述的长子,父亲每日“上班”,都把他带在身边。而父亲死后,韩复又担当起抚育三个弟弟和五个妹妹的重担,并因为“孝友”感动了许多人。
但进入官场后,韩复的仕途并不顺利。曾经被人举报贪污,在时任工部尚书的堂舅柳公权的力保下,混了一个“太子东宫左庶子”的虚职。但随后又遭到罢官,至于原因墓志没有说明,但据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推测,应该也和贪污有关。
“有疾而渴渴,饮水日多,成下痢痢,久无力而不能步履。”墓志记载了韩复去世前的身体状况。喝水多,尿频,脚变肿而无法穿鞋……这些都和糖尿病的症状非常吻合。
唐代大家族间的政治婚姻
柳公权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但亲自撰写的碑志却很少,仅仅只有9件。韩复墓志,则是9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志文叙事平实,语言流畅,生动自然。除了前文提到的力保官职,通篇志文均以乳名“婆奴”代称韩复,也表达了对这个外甥的喜爱之情。
韩复的母亲是柳公权的堂姐,其族源和韩复的曾祖母一样,出自河东柳氏。韩复本人,则先后娶了出身于清河张氏、高阳许氏这两大家族的女子为妻。而韩复本身则出自昌黎韩氏,都是当时的世家大族。
所谓门当户对,这些世家大族,延续多代互相通婚。从而用血缘亲情,编织出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并对政治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杨淼)
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501/08/t20150108_4294395.shtml
唐书法家柳公权撰写墓志 呼乳名详述外甥凄惨一生
2015-01-07 03:36 来源:西安晚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陈黎)昨日,碑林公布了征集到的唐代韩复墓志的研究成果。韩复是唐高官韩休的曾孙,也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堂外甥。和普通墓志不同的是,志文是柳公权亲自撰文,呼唤其乳名,回忆他的成长,通篇是对亲人的追思。这篇志文也是柳公权目前存世仅见的撰文墓志。
36岁进士及第
父母去世后抚育5个弟妹
这块墓志为青石质地,志盖中部篆书“唐故左庶子韩公墓志”,志石高66厘米,宽67厘米,厚13厘米。志文32行,共1024字。韩复最后的官职是“太子左庶子”,官居4品。这是太子东宫里的一个职位,下面设多个“部门”。
韩复的曾祖父是韩休,祖父韩浑官至襄阳郡长史并死于“安史之乱”。父亲韩述,当过阆州刺史。韩复的母亲是柳公权的堂姐。他应称呼柳公权“堂舅”。实际柳公权只比韩复大4岁。
在志文中,柳公权深情回顾了韩复凄惨的一生。文中提到,韩复刚出世时,祖母抱着昵称他是“婆奴”,意思就是奶奶的小奴才。到八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韩述常常带着他去上班,路上他思念母亲,常被人问得泪流满面。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告诉记者,韩复后来苦读书,在父亲去世3年后的815年,他36岁时进士及第,并陆续将3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抚育成人。
69岁时因糖尿病去世
留下10子女都还未成年
志文简洁讲述了他当过的官职,最高的是4品的“太子左庶子”。
志文中还含蓄提到了韩复几个细节,一个是爱喝酒,一个是可能因贪污在家被闲置了一年多。志文中有一句称:“有人道婆奴饮酒醉即信,婆奴犯赃吾不信也。”这句话实际在为韩复叫屈,直译过来就是:“亲人们都说,韩复爱喝醉我们信,但说他贪污我们不信。”继续做官后的韩复因病去世。
这个病因文中说得非常具体。“无奈有疾渴渴,饮水日多……久无力而不能步履”,因为渴多饮多尿,乏力到最后不能走路。专家推断这些症状就是今天的糖尿病。
韩复去世时69岁,有10个子女。其中,长子长女是第一位夫人张氏所生,长子很早去世。夫人去世他又再娶了许氏,再添的4男5女在他病重时都还未成年。这也成为韩复的遗憾。柳公权总结他的一生是“虽事业有成,但官位却没高到朝堂上;虽身体很好,但却没活到从心之年(指70岁)。”
1024字志文字字深情
是唯一见到的柳公权撰文墓志
志文中透露出难得的亲情。在韩复去世后,他的弟弟亲自操办一切,并书写了撰文。他的一个侄子名唤“小牛”,竭尽全能,并将他的生平和经历找齐写好,作为基础材料交给了柳公权。当时73岁的柳公权撰写了墓志,由鱼元弼篆刻在墓志上。
作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碑石在碑林博物馆有三块。但由柳公权撰写志文的,目前存世仅见这一处。赵力光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柳公权撰写(包括撰并书写)的墓志和碑石有9个,但是其中7个从未找到,1个只见拓片未见墓志。所以韩复墓志是唯一所能见到柳公权撰文的墓志,价值很高。
[责任编辑:yfs001]
http://culture.gmw.cn/newspaper/2015-01/07/content_103528948.htm
韩复死于糖尿病 柳公权撰写墓志
2015-01-07 04:26 来源:西安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文艳)昨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对外公布了馆藏的一盒唐代墓志,墓志主人韩复是唐朝宰相韩休的曾孙,墓志的撰文者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专家研究发现,韩复祖辈死于“安史之乱”,他则因身患糖尿病去世。
韩复祖辈死于“安史之乱”
昨日,记者在碑林博物馆库房看到,《韩复墓志》志盖为青石质,覆斗形,中部篆书“唐故左庶子韩公墓志”。四周线刻云朵纹,四刹线刻四神图像。志石高66厘米、宽67厘米、厚13厘米。志文正书32行,满行32字。
据墓志记载,墓主人韩复是韩休的曾孙。韩休在唐玄宗时期高居宰相之位,乃刚正不阿、不追求名利的名相,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均有记载。韩休生有七子,他的儿子韩滉所画的《五牛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安史之乱”中,韩休的儿子、孙子7人被叛军所杀。幸免于难的韩滉后来也官居丞相,而且成为著名画家。
“韩复的爷爷韩浑就是在这场灾难中丧生的,他的父亲韩述年幼就成了孤儿,由担任兵部侍郎国子祭酒的叔父韩洄抚养教育成人,官至阆州刺史,赠太子少保正二品。”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说,太子少保是赠官,为有功者死后追赠的,以显荣耀。
韩复69岁去世死于“糖尿病”
根据韩复墓志记载,韩复是韩述的长子,出生后其祖婆非常喜欢,给他取了个乳名“婆奴”。文中记载韩复的一生虽然官位并不显赫,但经历也颇坎坷,八九岁时失去了母亲,父亲上班时还经常带着他。
父亲死后,韩复担当起了抚育三弟二妹的重担,他的“孝友”感动了人们。后来进入官场,所任官职多为节度使府中的幕职文官,虽品级较低,但多是科举出身的“清贵”之士,被聘入幕,铭词中有“良筹嘉画、盛幕雄藩”语。
“韩复后来罢官,可能和贪污有关。”赵力光研究志文发现,有人曾举报韩复贪赃,而家人则极力为其辩解,“府君之姑叔姨舅兄弟云:‘有人道婆奴饮酒醉即信,婆奴犯赃吾不信也。’辞郡经岁未得官也。”在流言四起时,家人力挺韩复,辩称“有人说韩复喝酒喝醉了,我们相信,倘若说韩复贪污腐败,我们绝对不相信。”韩复的堂舅、唐代著名书法家、工部尚书柳公权上朝见到宰相,为韩复辩解说情,后来,韩复改任太子东宫的左庶子,官至四品,是太子东宫的重要官职。
对于韩复的去世,赵力光根据墓志记载推断他是死于“糖尿病”。虽然当时并没有该病种,但对其症状描写翔实。据墓志记载,韩复“有疾而渴渴,饮水日多,成下痢痢,久无力而不能步履,以至大中十五年六月十八日捐馆,享年六十有九!”
堂舅柳公权73岁时撰写墓志
韩复去世后,堂舅柳公权为其撰写了墓志。专家介绍,可能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当时柳氏家族与韩氏家族有姻亲关系,通婚很多。
柳公权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历任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他所书丰碑大碣甚多,留存至今者有10多种,但所撰碑志却很少,因而十分珍贵。柳公权在撰写韩复墓志时已73岁,虽沿用碑志的文体,但叙事平实,语言流畅,生动自然。
另外,此志书者是韩复的内弟许仲年。书法布局严谨,工整清丽,用笔明显地受“柳体”的影响,但没有“柳体”劲健,具有晚唐书风。镌刻者鱼元弼,刀工娴熟,较好地体现了书法的韵致。
[责任编辑:yfs001]
http://culture.gmw.cn/newspaper/2015-01/07/content_103529791.htm
唐相韩休曾孙韩复墓志现身 疑因涉嫌贪赃被罢官
周艳涛 来源:华商报 2015年01月07日07:08 字号:T|T
http://www.sxdaily.com.cn/NMediaFile/2015/0107/SXRB201501070759000342325199689.jpg书法家柳公权亲自撰写" />
昨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对外公布了大唐宰相韩休的曾孙韩复的墓志,该墓志的撰文者为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柳公权 华商报记者 张喆 摄
近日,在长安区发现的大唐宰相韩休壁画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昨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对外公布了该馆收藏的一盒珍贵墓志,墓志主人公则是韩休曾孙韩复,其伯祖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五牛图》的作者韩滉。
令人惊喜的是,韩复墓志由其堂舅——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撰文,而志文翔实的内容,也为人们揭开了韩氏大家族的跌宕浮沉。
韩氏家族7人死于安史之乱
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库房看到,韩复墓志志盖为青石质,覆斗形,中部用篆书写着“唐故左庶子韩公墓志”,志石为青石质,高66厘米、宽67厘米、厚13厘米,志文有32行,满行32字。
对韩氏家族有着深入研究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告诉华商报记者,志文中明确记载其曾祖为韩休、祖父为韩浑、父亲为韩述。虽然韩休贵为宰相,后来其儿子韩滉(全国十大国宝《五牛图》的作者)也贵为宰相,但是韩氏家族也遭遇过“血光之灾”,韩休为唐玄宗时的宰相,共有9个儿子。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公元755年,引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此次动乱中,韩休家族也惨遭不幸,韩休的儿子、孙子7人遇难。躲过灾难的韩滉后来当上了宰相,也才有了国宝名画《五牛图》的出现。
韩复父母早逝,当刺史后疑涉贪被罢官
虽然韩氏家族世代官宦,但志主韩复却是命运多舛。墓志记载,韩复出生后,祖婆抱而视之名曰婆奴,小名叫婆奴。在其八九岁时,母亲早早离世,父亲则常常带着他去上班。后来父亲也早逝,韩复不得不扛起家庭重任,“抚育三弟二妹,中外感其孝友也。”丧期满后,韩复考进士及第,进入了官场。
据专家介绍,韩复后来官至刺史。在他担任县令时,所辖范围社会安定,农桑兴旺。然而,他在当刺史时却遭到了罢官,志文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其被罢官原因,但专家推测可能因为“贪赃”。因为志文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人说韩复醉酒我相信,但是说韩复犯赃我不相信”。专家介绍,此言必事出有因,恐因涉贪赃而罢官。后来其堂舅柳公权上朝见到宰相时又说:人说韩复醉酒归则信,云犯十钱赃则不信。”经柳公权的辩解说情后,韩复免去刺史,改任左庶子。赵力光说,左庶子,为唐代太子东宫官属,是太子的东宫里的重要官职,正四品。
韩复一生,曾结过两次婚,在其69岁去世时,儿女都只有10来岁。而其死因,赵力光说,志文记载十分清楚“有疾而渴渴,饮水日多,成下痢痢,久无力而不能步履”,这是典型的糖尿病特征: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赵力光说,韩复墓志的发现,对研究唐朝大家族韩氏家族具有重要的意义。
73岁柳公权为志主撰文
值得注意的是,韩复墓志的撰文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志文上写着“堂舅金紫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上柱国公权撰”。赵力光说,柳公权作为大书法家,其撰文较少,他见过最完整的两篇文章就是柳公权为其侄女所写和为韩复所写的,柳公权是韩复的堂舅,撰文时已经73岁高龄了。其撰文虽沿用碑志的文体,但叙事平实、语言流畅、生动自然。
赵力光说,从柳公权所撰碑志看,有皇室成员、宦官、高官、僧人、亲属。为皇族、高官、宦官撰写碑志,或奉敕而为,或官场应酬,而为亲属撰写碑志则出于亲情。
与今日书法家书法作品很值钱一样,柳公权作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历任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因柳公权书名隆盛,当时勋戚高官家的碑志非其笔,人以为子孙不孝,外夷者也争相购其书法作品,以至于“润笔遗岁钜万!”(润笔费极高),他所书写的作品留下的也较多。
而该墓志则是由韩复的内弟所书,其书法布局严谨,工整清丽,用笔明显地受柳体的影响,但没有柳体劲健,具有晚唐书风。镌刻者也是刀工娴熟,较好地体现了书法的韵致。
(责任编辑:何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