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通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开发学生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怎样的教育方式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这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认为就目前来说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是最为行之有效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也不同于班团队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其知、情、意心理过程的和谐统一。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呢?首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而要设计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关键在于了解和掌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思想,它有以下六条基本思路:
1、以学生的“自身变化”
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国情、社会、学校、家庭”为依据,以学生各年龄阶段亟需发展的心理素质和亟需解决的共同心理问题为目标,协助学生适应环境,充分发展。
2、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强调助人自助。
3、课程目标与内容始终贯穿着三条主线:对己、对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适应与调节。
4、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核心地位,教师仅仅是作为引导者和点拨者。
5、设计要体现生生互动,要确保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6、为确保课程实施效果,在进行设计时可适当考虑安排一点家庭作业,以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所学内容,以达到自我统整和自我评价的目的。
其次,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这条原则最直接地体现了心理活动课的本质特征,即学生自始至终是课程的主体,心理活动课上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
2、发展性原则,指的是一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正常的,他们正处在发展变化中,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潜能,所以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的应该是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的辅导活动,而非心理治疗活动。
3、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类课程,它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性,教师可通过开展集体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模拟、情感体验、行为训练、自由联想、游戏活动、小品表演、故事接龙、调查测试等多种形式的贴近学生生活并富有乐趣的活动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降低其心理防御水平,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动、互助,进而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和选择行为模仿的标准,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平等性原则,心理老师要意识到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和权利上享有同等地位,双方以尊重和理解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上好心理活动课的根本。
5、全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所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共性问题而非个别问题,它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以平等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6、引导性原则: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感悟,提高其心理素质。
第三,心理老师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理论,首先要了解《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它可以帮助你把握个体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情感、智力、意志、能力的最佳发展期和潜能的最佳开发期。其次,则需要知道《咨询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沟通技术(关注、倾听、真诚、同感等)、情绪调节技术(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贝克认知治疗理论等)、行为矫正技术(由强化、消退、惩罚等原理建立的“自我命令、自我奖惩”等方法)、心理动力学理论(潜意识、自我防御机制、自由联想等)、人际交互理论(伯恩的PAC自我形态理论、人际交互四种形态理论等)、游戏辅导理论(弗洛伊德的保护补偿学说、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游戏辅导动力机制学说等)等,它们有助于提高心理老师的心理素养和辅导水平。
第四,心理老师要牢记六条课堂操作要领:
1、重体验过程,不重认知,心理课不是专门的心理学知识讲授课,它并不注重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以让学生获得充分心理体验、发展自我为目的,是助人自助的过程。
2、重引导,不重说教,
心理课堂重在教师的引导,效果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不是政治理论课,过多的灌输和说教非但无益而且是有害的,它只会使学生隐藏真实的自我,失去自我体验和发展的机会,使课堂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重聆听,不重讲授,教师要注意聆听学生的心声,心理课上“听”比“讲”更重要,学生在陈述自己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不仅使教师了解学生,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障碍。
4、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学生是通过人际间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而有效的交流就有赖于动态的课堂氛围,过多的书面活动会大大削弱这种气氛。
5、重真话,不重对错,信任使人感到安全,安全才能使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当然,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可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意向与努力。
6、重临场应变,不重预设,心理老师面对的是变化莫测的动态课堂,现场随时随地都会有学生的奇思妙想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出现 ,
过于重视课前预设和课堂结构的完整性,会让学生有不畅和挫折感,老师也会有完成任务之嫌,非常不利于辅导活动的开展。因此,心理老师要学会临场应变,要尽可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听、说、交流和感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