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胶介绍之四:内能套胶
(2010-11-28 15:08:08)
标签:
内能套胶tensortension体育 |
变革带来激情
PALIO
采用近期流行的半开孔式海绵,号称比全开孔海绵有着更强大的支撑力。看起来好似传统海绵上多了无数“针孔”,这可是有意为之,不是质量问题。最令人震撼的是此款胶皮使用了中国式黏性胶面,多年来发烧友们“黏性胶面+德国海绵”的梦想终于实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无机时代的需求,为美梦成真提供了条件。显然,这是一种全新的击球感受,需要一定时间适应。黏性胶面意味着小球绝不会冒高或乱弹,但在处理中性球或借力时,少了中式硬海绵,出球轨迹有些低,容易下网,必须注意调整。新海绵支撑力确实很强大,但要在发力时才有体现。胶面黏且软,持球过程异常明显,随后才会感觉到海绵的强力支撑反弹,这种分明的二段式节奏不同于以往任何胶皮,不适应的话要么出界、要么落网。理想状态自然是充分利用较长的持球时间与强劲的反弹力,随心所欲的控制出球的旋转、方向与力道,只是适应期难度颇大。使用“雷”,意味着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击球习惯,必须有破而后立的决心和毅力。梦想是否符合现实,仍需时间检验。
TIBHAR
采用俗称的“蛋糕”海绵,看到这种大孔室海绵,必会想到敢于吃螃蟹的蝴蝶Tenergy系列,初期饱受非议,而今绝大多数的国外品牌都有了同类产品。Genius是一款速度至上的胶皮,出球有脆感,不同于Tenergy系列发肉的感觉。尽管胶面与海绵变化很大,传统德套重速度、重声响、重内能感的精髓仍在,并进一步发扬,惯用德系内能的球友应该很容易接受。胶面细腻,对球的包覆柔和,因而摩擦力强。这种摩擦力的突出,是在“重速度”类型胶皮中突出,比“重旋转”的Tenergy系列,无异于用中马比人家的上马。
DONIC
名字很有“深度”,同样使用蛋糕海绵。看上去全是气孔,显得“糟烂”,跟上世纪成品拍海绵有的拼,可实际性能不是“看”出来的,无机时代为其重新提供了舞台。通过Baracuda与Genius的共同例证,蛋糕海绵的速度可以很快,厂家宣传此类海绵支撑力强大,并非毫无根据。Baracuda颗粒排列比Genius密,对球的触感上稍硬实一些。也许胶面作用较强,从而掩盖了一丝海绵的锋芒,速度上没有Genius般极致,多了分成熟与稳重,脆感也有所弱化。
发力时两款胶皮的感觉相近,胶面与海绵配合很好,感觉上不分彼此,弹力澎湃,制造者对蛋糕海绵的运用已然有了不少心得。Genius软弹,Baracuda厚重,这是两款胶皮的最大差异。而总的来说,二者即使不能归为同类型,也是极为相近的,在德系胶皮的速度与摩擦上得到提升。现在的德系胶面,基本摆脱了容易碎裂的缺点,夭折概率大大降低。
我们需要“支撑力”
文/米多多
其实自从有机时代,外套就显现出了出球一速快、弧线长的优势,但国人正手却始终偏爱国产套胶,这其中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习惯问题。对于不完全依靠力量的国人来说,绝对速度并不是克敌制胜的最佳手段,单位时间对回球性质的改变,往往是中国选手在击球时更为关注的指标。
这对选手的要求是在更短的时间内突然发力,最终效果是击球力量在瞬间要达到峰值。所以,国内器材厂商对正手胶皮也就提出了一个“支撑力”的概念,即运动员在发出最大力量的时候,胶皮是表现出强烈的回弹,还是继续下陷。而外套往往欠缺的,是我们最为需要的支撑力。无机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凸显了国套一速慢的缺陷,也给外国套胶提供了更好的竞争机会。而是否解决了支撑力的问题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球员是否愿意将其用作正手。
自从蝴蝶出品Tenergy系列,运动员仿佛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无机时代正手解决之道。Tenergy既很好的解决了国套不灌胶的情况下一速不足的情况,又改善了外套普遍支撑力弱的缺点。而Tenergy获得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呢?细心的读者在我们前几期无机套胶揭秘的专题中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Tenegy的海绵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大孔径,厚壁的结构。在那一期的电镜照片中还可以发现国内套胶之所以支撑力强,是因为海绵含胶量高,气孔壁厚;而外国套胶之所以回弹速度快,是因为含气量大而气孔壁薄。Tenergy无疑是结合两者特点而走向成功的典范。Genius与Baracuda显然是借鉴了Tenergy的成功经验,同样采用了这种结构的海绵。
那么这样的改动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经过试打我们发现,Baracuda的面胶更加张紧,直接撞击时出球略快于Genius。Genius面胶柔软易形变的特点,则为其提供了更好的出球方向感与稳定性。在中远台对拉方面,两块套胶的性能则表现的相差无几。
同样作为最新一代内能德套的代表“雷”一直在变幻着其神秘的面纱。这次我们拿到的“雷”已经从大孔径海绵又变回了小孔径,海绵按上去密实了很多。由于采用了黏性胶面,这款套胶在台内控制上的手感出众。致密的海绵在大力弧圈球时又表现出不俗的回弹力,出球速度与旋转直逼灌饱了胶的国套。但是“雷”的面胶与其海绵相比显得有些过于容易变形,在薄摩擦时胶皮有时会体现出一个“二次形变”的特性,即在海绵变形的基础上胶皮进一步发生卷曲,使得回球弧线与预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就增加了回球当中的不稳定因素。当然,这同样会使对手对来球的轨迹难于预判,回球难度因此大幅增加。不知这款套胶到最后面市时是否还会有所改动,如果终极版本与这块套胶相差无几,那么这同样是一块很有意思的套胶。用一块反胶击出飘忽不定的回球,在我看来比单纯的暴力更具吸引力。
革新意味着阵痛
文/MARK
TIBHAR
都说Genius的海绵是蛋糕海绵,实际上看起来发泡的孔径较大,倒像是一块奶酪,有着蓬松的感觉。相对而言,如果说Sinus是一道川菜,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麻辣的速度为重;而Genius则像一盘淮扬菜,制作精细而略带甜味,以精致的旋转见长。
TIBHAR运用了OPTRA的弹道优化技术,让Genius侧重于出球的弧线,加以旋转的基础,能让对手感到来球的压迫性。软弹并不是稳定性的代名词,但是Genius贴在正手,以旋转作为载体,常能将看似要出届的球“拉回”球台。所谓的“软硬兼施”也许并不适合Genius,粘在较硬的底板并不能体现出原本弧线的优势,反而较快的脱板速度让Genius跟不上底板的节奏。感兴趣的球友不妨试试五夹纯木、较软的七夹纯木,让旋转和美妙的弧线伴随着每次的近中台发力。
DONIC
PALIO
说起“雷”,大家容易联想到网络词汇“雷人”,而这款套胶的设计理念,同样有些雷人的味道:黏性胶皮+德国最新的内能海绵。曾几何时,国产套胶清一色的使用开孔海绵,橡胶含量多,弹性小且容易老化。迈入新的世纪,蝴蝶公司成功地第一个研发出半开孔海绵,从而海绵迈入了半开孔的内能时代。
2000年之后,拍里奥公司曾有意研发黏性胶皮加上内能技术的套胶,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搁浅。最近几年,将中国人偏爱的黏性胶皮配以高弹性的德国内能海绵的理念,随着无机胶水的实施再一次被唤醒。
PALIO的“雷”不单纯是一款新套胶,而体现的是一次正手套胶整体打法的革新。革新也意味着等待和阵痛,曾有网友谈起原定于2月份发售的“雷”和暴雪公司推出新版本的魔兽世界做对比。幸好魔兽世界的新版本虽让大家等待的时间够长,但却是大热的游戏,希望“雷”也同样是一款精品。
比起等待的难熬,阵痛同样伴随着笔者的试打。台内球如何摆脱“外套”的冒高,退台后的发力又如何承载国套的杀伤力?这看似近在眼前的平衡点,并不容易像奶茶一样的捧在手心。幸好,PALIO公司和德国共同研发的“雷”,一直在改进。
既然十年我们都等了,还在乎多几个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