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右玉西马头山北魏皇陵

(2014-04-11 16:18:08)
分类: 文史

右玉西马头山北魏皇陵

 

早听说右玉西马头山有北魏墓,可一直无暇顾及。还听说到西马头山的路也不通,登山更是无路。西马头山,令人望而生畏,要登上更是困难重重。

西马头山与左云的五路山相连,均属阴山山脉的余脉。左云五路山是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的分水岭,西马头山已属黄河水系。五路山往东便是东马头山,东马头山在当地只叫马头山,并无东字。它位于内蒙凉城县境内、左云管家堡乡正北。西马头山与东马头山相距约50公里。远远望去,两座山势真有些相似,只是背道而驰,恰似以五路山为中心点,在搞拔河拉力赛,两匹马谁也不服谁。

西马头山属右玉县李达窑乡管辖,距离残虎堡和西马头村最近。西马头村就在西马头山底的山梁上。

2013年11月6日,我携李日宏、魏文搞明代大同镇七十二城堡调查,来到残虎堡,该堡就坐落在西马头山脚下,由山脚下仰首望到的那两个马耳朵,据说就是北魏的两座陵墓。

既然来到西马头山脚下,便有了登山一见分晓的欲望。经当地老乡指点,绕行到一处私人苗圃,至此车再不能前行,于是下车徒步,同魏文一同登山。

登山确实无路,干枯了的荒草埋没膝盖,还要不住地穿越沙棘丛林,多亏是冬季草荒坡干,这要是夏季碰上雨,有这般茂密的荒草绊腿,简直寸步难行。

西马头山看似在眼前,却非常陡立,如果没有勇气与体力和意志,只能望而怯步。

看好时间,徒步登山是从11时开始的。看那地形,我们非得从马脖颈攀上去不可,因为那地方地势略平缓。

瞅准目标,一直穿越的是荒草坡和沙棘林。沙棘当地俗称酸茨或圪针,枝杈上长满棘针,稍不注意就会刺破腿脚。

越往前,坡越陡,越难攀爬,有的地方几乎得手脚并用。虽属冬季,阳光和熙,但西风很大。风大也增加了爬山的阻力。得付出相当大的体力。还未爬一半已是气喘吁吁,满身大汗;好在风大不住地吹散着体热。

连续爬坡约1小时,好不容易爬上山顶,一望,距那两座陵墓还有1公里的距离。

山顶是平的,满山顶的荒草像丰收了的莜麦,发黄且反射着光泽,也许这山顶土壤肥沃,长势过膝的荒草更稠密,随风滚浪。平坦的山顶无疑是空中草原。环望周边,山下散落着一个又一个的村落,明长城沿山之北背横贯延伸,蜿蜒起伏。因草高茂密,虽为平地,但仍然举步维艰。这要是夏天的雨季就更难行走,说不定还有蛇蝎挡脚,随时会有被咬伤的危险。山上的风有五六级,吹得身子直晃动,难以立脚。顶风前行,最终还是来到两座陵墓跟前。

两座陵墓均为土冢,南北向相邻相望,相距约200米,中间隔一军事工事,战壕东西走向,深约3米的壕沟里长有一排高大的杨树。为啥这里会有工事?为啥工事壕沟里植有杨树?我们暂时不想去了解。

先看南陵,四周60米,斜坡15米,土冢上荒草覆盖夹杂着块石。

墓冢的东面有盗洞,魏文钻进盗洞约4米,洞便垂直下去,再不敢近前,用一块圆石向下滚落,只听“咕咚咕咚”跌落到底的回声,凭声音延续时间判断垂直深约10多米后,又斜坡而下。显然陵墓被盗。再仔细观察,盗洞夯土层为8公分,盗洞内外留下多个“农夫山泉”矿泉水瓶、平遥牛肉包装袋和袋装方便面,根据食品袋上的出厂日期,初步判断陵墓是在2011年所盗。在盗洞口,捡得两小块人体尸骨,我叫魏文包装带走,以便日后作鉴定。为了证实陵墓被盗,我又叫魏文再往下滚落一块圆石并用手机录音。

再看陵墓选址,距西南30米便是悬崖峭壁,深不可测,据魏文分析,盗贼上西马头山盗这样的陵墓,如果没有十几人的团伙,很难实施盗挖。

看完南陵冢,便走向北陵冢。此墓封土稍比南陵冢大了些,底围约70米,斜坡高约16米,土冢草势更旺,全被覆盖。陵冢东面有盗洞,洞深约14米。魏文钻进洞去查看,又滚落圆石试底,没有听到迭落到底的回声,证明该陵墓虽然被挖了盗洞,但没有打开墓室,里面墓葬文物未被盗走。仔细观察盗洞仍留有“农夫山泉”矿泉水瓶和平遥冠元牛肉袋,还有许多丢下的烟蒂。洞壁夯土层为8公分。观测陵墓选址,西南30米为悬崖陡壁,深不可测,北面距山崖约200米,虽不属悬崖,但也是非常陡立的沟坡,无法上下攀爬。

观察完两座陵墓,又发现一奇怪遗迹,值得记录分析。

南陵墓东南面的平顶上,两边成线堆垒12个碎石堆,每边对称6个,形似蒙古草原上的敖包,石堆高约1.5米,底围6米,廊道长约百米,中间宽约10米。靠近南陵段南线的三座被盗挖,坑深2米,坑沿有砖砌的痕迹,砖长30cm,宽15cm,厚6cm,敲打有金属声,显然是北魏制作,但砖不是钩纹砖。也许,皇帝陵墓用砖是讲究的,属特制。初步分析,这形似敖包的石冢是通向帝陵的神道,里面置有镇物之类的吉祥器物。石冢也类似汉陵的翁仲和动物石像。

两座陵墓初步认定为北魏皇陵,其理由有五:

一是陵墓选址地形地貌状如同埋葬冯太后永固陵的方山大同北面的方山,山顶为平地,东、南、西三面是悬陡深壁,南北地带狭长。再看西马头山,南、西、北三面是悬陡深崖,东西平坦狭长,地形地貌与方山相似。再说东马头山,也是与此相似的地形地貌,北、东、西三面是悬陡深崖,西为狭长平坦之地,上面也有陵墓2座。以此类推,还有内蒙凉城县的双树东山有一座陵墓,选址地形地貌亦同方山,证明这都属北魏皇帝选陵地的模式。

二是通过考察分析,认定是北魏的墓葬封土高大的墓冢,且有盗洞,通过用投石测试,墓室被打开。墓穴深阔,回声震耳。通过盗洞壁测量,封土夯层为0.08米,为北魏所使用的夯土。所发现的砖石,敲打有金属声,为北魏烧制的砖。且有两节人体尸骨作证,表明墓里有人体尸骨,是被盗墓人盗物时带到地面上上。

三是根据北魏拓拔鲜卑族的葬俗,陵墓一般选择高地。而汉人选择陵墓一般选用坡洼地或山的怀前之地。

再者历史上只有皇帝方可占山为陵,大官僚或平民百姓都没有这样的资格。西马头山墓诚属占山为陵。而且只有皇家力量才能在山顶上实施这样浩大的墓葬工程,一些大臣和平民百姓没有这样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四是西马头山与左云的五路山是连着的山体,在北魏时期属皇都平城(大同)的畿内之地,而且距大同均不足二百里山势风水好,当年更是草木葱笼繁茂,是理想的选陵之地。本人通过前几年调查,在左云五路山及周边已发现17座这样的陵墓,如内蒙凉城县境的青石墩陵、左云县三屯乡境的太子梁陵均有盗洞。西马头山两座陵墓与左云五路山同属金陵之冢,是金陵框在一起的皇陵。

五是通过盗洞分析,盗贼均为专业盗墓人。这些盗墓专家对古代墓葬有独到的研究和分析,他们通过洛阳铲和现代化测试器,能准确地认定一些陵墓或古墓葬,一般“不见兔子不撒鹰”。如在2012年冬季,就有一支来自洛阳的13人的盗墓团伙盗挖左云五路山的太子梁陵,被左云公安局抓捕。2013年冬季又有5人因盗挖太子梁陵被抓,抓捕时盗洞已挖下20米深,还是洛阳人,用左云公安局警察的口吻:这帮盗墓贼,真是狼见了血了,顾陵不顾命了。根据口供,这些盗墓贼对五路山的陵墓分析到位准确令人吃惊,而且由这一个盗墓贼团伙的口供就可证实,所有五路山上的封土冢,均为北魏的陵墓。                                                                                           

在未登西马头山调查被盗陵墓之前,所发现的左云五路山上的土冢被认定为疑似北魏皇陵,通过这次所掌握的调查实物,可以明确地告知世人,左云五路山的封土冢是北魏真实的墓葬,而且是北魏书上所说的金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