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三语文分科会致辞——走进语文教学的本职与本质
(2024-11-07 15:48:13)
标签:
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核心素养得语文者得天下 |
分类: 讲话发言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这金秋送爽的美好时节,欢迎大家来到“古今一校,扬辉千秋”的石室中学,参加成都市高三语文学科分科会。
2025年高考,是四川省在“3+1+2”选考模式下的第一届新高考,我们的学生正面临着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明年的高考既是对他们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他们实现梦想与价值的重要途径。语文不但作为150分原始分的学科而影响甚大,同时语文学科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中的作用,因此有“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地位。
然而,“文学即人学”,我们从事和研究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应试”,而是致力于人的培养。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的“工具性”不是指语文具有功利性,而是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凭借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从而实现和发展人的社会性。语文学科不仅是语言与文学的学习,它更是文化的传承、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价值的认同,这才是“得语文者得天下”的真正含义。
高考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是以核心素养(包括正确价值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为考查内容,尤其是考查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是“要考”的,也是“能考”的,这就倒逼语文教学“要教”核心素养,做到“能教”核心素养。所以,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塑造和价值的确立。第一,应该引导学生深刻地“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第二,应引导学生深刻地“写”,将所思所感具象化,让他们在文字中找到自我,找寻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延续。第三,要引导学生深刻的“悟”,领悟“做人”与“做题”的辩证关系,让他们将文学作品与自身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国家需求等紧密联系起来,活学活用,知行合一。
当然,教育绝非一己之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构建学习共同体,十分重要。希望大家在今天的研讨会上积极交流,共同探讨高三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相互启发,共同成长。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分享中获得新的视角,在未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更高的目标。
最后,我衷心祝愿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愿每位教师都能在这次交流中找到灵感,增强信心,携手并进,为高三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