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读书笔记
(2017-01-28 22:25:51)
标签:
陶行知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 |
分类: 读书笔记 |
本文原载于1927年7月1日《乡教丛讯》第1卷第12期。
1、“教育以生活为中心”114
2、陶行知认为,尽管新学兴办了三十年,但依然换汤不换药,仅仅是“老八股”变成了“洋八股”,根子就在于“与民众生活无关”,也就是脱离了“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原则。表现有两个,一是教育把文字与书本“当作人生的惟一工具看待”,二是对文字与书本用得不当,“学生们却不用他们来学‘生’,偏偏要用他们来学‘死’。”114
感悟:陶行知并不否认文字与书本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文字、书本只是人生工具的一种,此外还有许多工具要运用来透达人生之欲望”,同时要活学活用,不能读死书,也不能死读书。
3、陶行知强调“工具”的重要性。“工具能达到什么地方即精神能达到什么地方”。“文明人与野蛮人的最大分别就是文明人能把这些非身体的工具发明得格外多,制造得格外精巧,运用得格外普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合二为一的。这合二为一的媒介就是工具。”115
4、“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115
5、“生活教育是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115
6、“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115
7、“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115
8、“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115
9、“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116
感悟:教育,要引导人们热爱劳动,尊崇发明,追求科学,而不是储存一点知识,获取一张文凭,谋得一份工作。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但把人的命运引向何方?这也是值得思考的。在“高考指挥棒”下,我们的教育似乎把人引偏了,引向了狭义的“改变命运”,也就是教育会使人找到一份轻松如意的工作,享受安逸的生活。学校教育也脱轨了,走向了“干禄教育”。目前,国家强化通用技术课程,“STEAM”课程也逐渐得到认同和重视,但愿能改变这个让人忧心忡忡的困境。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