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读书笔记
(2017-01-26 23:46:37)
标签:
陶行知燕子矶国民学校丁超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钉锤校长 |
分类: 读书笔记 |
本文原载于1924年8月4日《申报.教育与人生》第24期。是陶行知先生考察燕子矶国民学校的感受。
1、“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43
感悟:很早就知道陶行知的这句名言,没想到是出于此处。
2、陶行知非常认可燕子矶国民学校校长丁超,说“他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他有事实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实。他事事以身作则。他是教育的领袖,学生的领袖,渐渐地要做成社会的领袖。”43
感悟:如何把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丁超校长给了我们榜样。
3、陶行知认为,经费不足也能办好学校,“有钱办学不算稀奇,我们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有精彩,才算真本领。”46
感悟:办学,没有经费是万万不能的,但经费充足未必能办好学,如何用好经费,把经费用到极致,这算是本事。
4、陶行知以丁超校长为例说明,要解决做事的难关,“一要身教,二要毅力”。丁超校长解决“改造学校,改造环境”的问题,“整天拿在手里的是钉锤和扫帚”,以至于被人称为“钉锤校长”“扫帚校长”,但学校的教员和学生,以及校外燕子矶的村民都行动起来了。
感悟:校长的以身示范和坚毅导行很重要。
5、陶行知讲了丁超校长如何顺应村民的风俗习惯而巧妙地在关帝庙里办学校的故事。由于关帝庙里“关公神像之外还有痘神、麻神等等”,怎么办?丁超校长制定了“保存关公搬移杂神”的计划,带领学生为关公开光,恭恭敬敬行礼,把杂神的神像安置妥帖,然后把教师粉刷一新就变为教室。村民见诸神安排妥当,并受到丁校长的尊重,于是“不但不责备校长,并且称赞校长能干。”44
感悟:教育,虽然是“功在千秋,利在人人”的事,但也不能不顾市民的情感和认知水平而蛮干。中国的“外圆内方”的智慧得到丁超校长的高超运用。
6、陶行知先生非常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络,以及对社会的了解,他谈到“丁校长接事只有半年,对于燕子矶社会情形,了如指掌。他并能得到地方公正绅士信阳和帮助。学校因此无形中消除了好多障碍。”46
感悟:校长,要潜心办学,但也不要封闭办学,犯书呆子气。加强与社区与地方名流,乃至市民的联络和沟通,取得教育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好校长不能是“社会活动家”,但不能不是“社会联络家”。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