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圣陶教育箴言》读书笔记

(2014-10-03 22:21:24)
标签:

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箴言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

教师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分类: 读书笔记

叶圣陶 著.朱永新 编.叶圣陶教育箴言.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1月版

2 教育固然有一点缓不济急之嫌,然而总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能够照着我们的四周使之光亮起来,又能照见我们的目的地,是我们加增前进的勇气。我们有了它,虽然感觉现在站得不大稳定,但并不感觉空虚,因为丰美的秩序和境界出现在我们的想象中了。(感悟:1、“教育固然有一点缓不济急之嫌”说明教育是慢的艺术,其效果的呈现具有滞后性,急不得,要在美好期待中实施教育。2、教育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说明教育在于开启智慧,引发潜能。

3 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知道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感悟:1、“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工具”,说明接受教育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教育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无止境,学校教育仅仅是人生教育的一个站台而已,不是终点站。2、教育不是目的,但教育是有目的的。

4 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5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除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9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的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来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13 原来现代教育的最后目标在养成一个个自由人,在建立一个民主的自由社会。

感悟:叶老把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分得很清楚,寄希望于两者的融合,但最终落脚于“成为人”的目标。

11 教育要变,就得在精神上变,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学制与课程之类也不是不重要,然而精神不立,但就这些上讨论如何如何更改,就是舍本逐末,必然没有什么好处。(感悟:改革,首先是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革新,其次才是具体路径和方法上的变革。所以,教育改革要做到“兵马未动,思想先行”。

16 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学习,在任何环境中都行;我们自己不要学习,便是处适宜的环境,也只得到“外铄”的效果。所以,精当地说,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失学”,离开学校却不就是“失学”。(感悟:这是对“失学”的最好诠释,这说明,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那些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欲望,那些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

17 教育不但不可分割,而且应该渗透在各种活动之中。如果把某一种活动机械地规定为进行某一项教育,恐怕是不切合实际的,结果只会削弱这种活动的教育作用。(感悟:教育意图要有机地蕴含在教育活动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

18 儿童在进学校之前,自有他们的生活,进了学校,自然是继续他们的生活。所以两者必须顺着一个方向,不过在质的方面有所不同,便是学校生活比以前的生活合理而有系统。(感悟:儿童的学前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因此学校教育要顺应儿童的生活需要,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但又不限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而要高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使之更加理性和智慧。

22 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维,养成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就健全的公民。(感悟:每一门学科都培养相应的学科素养的追求和目标,但都必须指向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育人”。

25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说所学都归自己受用,生活从而丰富美满。为人,就是活所学跟生活不发生关系,学如未学,徒然说些空话,摆个空架子,使人家误认他已经学了。(感悟:朱熹对之解释为: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知识是用来修身养性,更好地满足自己认知自然、社会和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炫耀自我的工具,也不是谋生求财的道具。那些为了升学求职而学习的人应该反省自己的学习动机了。只有致力于“为己”的学习才能让人愉快学习、享受学习和主动学习。

28 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己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感悟:把个人生命融入到人类这个整体之中,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认同。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学生之中,校长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学校之中。

在中小学校里,学科的划分只为着教学的便利起见,教学的时候利用语言和文字作工具,也无非为着便利,其总目标却在发展学生的知能;所谓知能包括思想和行动,也就是整个的生活。(感悟:教学是分科进行的,但教育不能是分割进行的,无论进行什么样的学科教学都要立足于学生发展而进行,即为着学生的“整个的生活”。

31 我们更应该纠正的是对于考试的根本态度。现在有人要用考试为一个个的圈儿,把读书人的心拴住;被考试者则把它看作一道道的关口,希望能侥幸通得过去;这样还有什么教育的意义留存下来呢?我们竭诚地希望负责教育者注意:考试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占一个小小的位置,把它过分的重视,甚至忘却了求取知识的本义,对于学生是无益有害的。(感悟:考试只是一种教育手段,目的是诊断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不要本末倒置。

34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感悟: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说得真好!

47 知识不是点缀品,追求知识是为充实生活,只是必须化为身体上的血肉,生活上的习惯,不仅挂在口头笔头装点门面。(感悟: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9 教师的讲授无论如何详尽,总之只是“举一”;学校教育所以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全在乎让学生受到锻炼,养成“反三”的能力。教师决不能把学生所需要的事事物物一股脑儿交给学生,学生在一生中需要的事事物物却多到不可以数计,如果没有“反三”的能力,只有随时碰壁而已。所以,纯粹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彻底打破。(感悟:教是为了不教,应该包含两层含义: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

52 学生所要求的是知识,说得更切实一点,那便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不是随便谈谈随便听听就可以取得的。必须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我们生命里,使我们的生命丰富而有所作为,才算真个取得了生活经验。(感悟:知识化为生活经验,融入到生命中去才算是知识,否则只是信息或符号,一无是处。

53 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往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54 怎样的习惯才算好?能使才性充分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

62、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63、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交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66 知识那么多,哪里教得尽?样样知识一定要待老师教了才懂得,也不是办法,教育虽然着重在“教”字,最终目的却在受教育者“自求得之”。

69 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了,说不清楚,这就是碰了壁了,其时学生心头的苦闷多么厉害,要求解决的欲望多么迫切,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受老师的教,真好比久旱逢甘雨,庄稼就会蓬蓬勃勃地滋长。

70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感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愤不发”,教师的艺术在于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如何把握教育契机,如能此,教学就如庖丁解牛般轻松自如,学生就如如坐春风。

74 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觉”得来的,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75 知识是求知者主观的欲望和兴趣的结晶体,离开乐求知者的主观便无所谓知识,所以知识只有自己去求,别人的知识只能由别人去应用,我不能沾他一些光。

76 教师的真知识终究是教师的,与儿童没有关系;教师用语言和文字将古人和自己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儿童,即使这些经验是千真万确的,毫无疑义的,也不一定能使儿童得到真知识。因为这许多经验在教师固然已心领神会、亦知亦行了,在儿童也许不觉得需要,不发生兴趣。如果这样,着许多经验就不会加入儿童的知识的总和。

81 把书本中的经验融化在我的生活里,才像吃东西吸收了养料,长成新鲜的血肉,这新鲜的血肉是完全属于我的,不再是盛在盘子里塞在胃肠里的一堆食物了。

感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里的求真,不仅仅是“做真人”,还应有“求真知”。只有儿童融入到自己生活经验中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只有把“真知识”融入到儿童生命中去了,儿童才能“做真人”。教育,不能用成人的经验去简单替代儿童的经验,而是激发和引导儿童去探寻成人的生活经验,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

85 实验的价值也是难以计量的,它叫你得到关于某一原理、某一现象的真实知识;同时又磨炼你的思想能力,使更善于观察事物,立定假设,证实假设。

87 我们学的虽然是公民、卫生、国文、算学等科目,而实际生活里没有这些科目,只有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事情临到我们的面前,我们要能综合地运用这些科目去处理,那才是真个取得了知识,历练了能力。如果徒然记住在心里,写在笔记簿上,临到事情还是茫然失措,那就等于没有受什么教育;我们决不能这样耽误了自己。

89 儿童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己去研究解决的办法,还要自己证实过、经验过,才会得到真知识。

感悟:“真教育”应该包括“真教学”,那就是以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判断依据。

95 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部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感悟:相信学生有自我生长力,也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生长力。

97 夫儿童之非缩小的成人,言教育者罔不知之,故成人之教养与观感虽未必不适于儿童,要不可挹次注往,必须自儿童之立场出发,方得谓之纯良之儿童读物。(感悟:“儿童非缩小的成人”,教育者不要以成人的视角和标准看待儿童,这就是陶行知所言的:一个人不懂得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解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小小的创造力?当然,我们也不要小瞧儿童的创造力,也要像儿童学习,所以陶行知的《儿童歌》还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100 发着嫩芽,开着花朵,草木的生意决不断绝;有着儿童,民族的生意决不阻遏。即使是一片废墟,只要看得见嫩芽和花朵,将来的光景是无限乐观的。(感悟:这说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如同陶行知所说的在教师手里操纵幼年人的命运就是操纵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02 让他们消泯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学习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准备。(感悟:学习与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而不是把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

106 一切都得以学生为本位:凡是学生所要明晓的,倾筐倒箧,不厌其详;凡是学生所要解决的,借箸代筹,唯尽其尽。

107 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叫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周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

108 对于儿童,我们决不能将现成的知识装进去,而要是儿童自己做将出来;不是使儿童学习了现成的知识预备应付将来的事物,也不是使他们只为了有知识而去求知识,而是使儿童从事物中寻求真知识,并用真知识来支配他们的行动。(感悟:一是“做中学”;二是“为己之学”。

109 从事教育工作必得严肃认真。我说的严肃认真不是板着脸来说教。最要紧的是深切地理解少年儿童,承认他们像植物一样,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够发展的,自己能够生长的。只要凭种种有效的方法促进它们很好地发展生长,那就是严肃认真。(感悟:敬畏教育,按教育规律办事,对教育,对孩子充满责任心,才是真正的严肃认真。

110 我觉得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一些老师把学生看成空瓶子,或是玻璃瓶子,或是洋铁瓶子,全都一样,总之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113 彼名实相符之教育家,决不识学子为土坯,可以抟塑随心,亦不拟学子于空瓶,唯事灌注充塞。固知人各有能,始于孩提,因势利导,则其能如木抽条,如水导流,畅然沛然,莫之能御。(感悟:学生不是空瓶子,任你装东西,他是有生命的主体。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任你涂抹,他是带着成长经验来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的。因此,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依据学生以往经验实施教育。

115 一个人影响他人的能力的大小强弱,多半靠他自己的兴趣的多少和深浅。无论何人,如果要影响他人,必须同情和了解他人的兴趣所在。所谓同情和了解,就是从他人的观点去看当前的事物。所以教育者须要扩充自己的兴趣范围,更须要真切了解儿童的兴趣可能及到的范围。(感悟:“儿童立场”

122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123 德目不该是挂在口头的语言,写在纸面上的文字,而该是贯彻一切行为的态度和精神。124 种种德目都是外在东西,虽然美好,对于自身并无受用之外。能够实践,自身便是德目的化身,才是真实的受用。125 对于德目,抽象地去理解,去讨究,是没有用的,必须具体地去实践,就在种种平凡的方面去实践,是那些个都合得上那种态度和精神。

127 根本地说起来,处理生活的知识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上去取得,处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历练。(感悟: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129 有没有单纯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没有,德育总跟智育或者体育结合在一起。(感悟:道德教育弥漫浸润在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空间和所有人群之中,并引领着智育和体育。

134 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139 好的学风待教师跟学生共同养成,可是尤其重要的还在学生。好的学风养成了,学生在校里就好比鱼在宽广的水里,游泳自如,无往不宜,不断的长进这才有了保证。

145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肚子吃饱了,身体穿暖了,活是活得成了,但是活下去做什么呢?回答不上来,一定索然,自觉与禽兽无异。有了理想就不然。咱们一天天生活下去好像黑夜航行在海里的船,理想就是招引咱们的灯塔,咱们要生活,要努力,就为要到达那座灯塔。(感悟:理想的重要性:脱离动物性

152 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

162 人譬诸花草。文艺就是雨露。

163 生活在先,文学在后。

167 诗是何等可贵的东西,他能使我们每一个细胞活动而有趣。

168 此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

182 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187 唯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号召“教师下水”。

188 好的作品人人可读,但不能人人得到受用。那些得不到受用的人就吃亏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太差,不够与好作品的作者做朋友。听听他的心声,从而使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充实。(感悟:读书能否受益,取决于你的经验积累、知识储备的程度能否和作者对话交流,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否能和作者合拍互动。

203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有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214 一个人若不能运用文字把自己所之所想的东西写得明白而有条理,他就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公民。

220 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

215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216 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感悟:生活在先,写作在后。写作,不管是文学写作,还是教育写作,对经历的感悟和思想的积淀是基础,没有这些,提笔不知如何落笔。

236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朦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

239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243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45 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为什么要如此?无非实作两句老话,叫做“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感悟:师生关系不是截然分离和对立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并且必须相互转换。

247 至于是教师真能讲究修养的有效方法,我也说不出来。 最低的要求是“一言一行,都没有消极的倾向,一饮一啄,都要有正当的意义。”(感悟:师德的修养,说来简单,即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严于律己的行为准则。

248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258 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感悟:叶圣陶不但要做学生朋友,是发自内心的,“欢喜着学生的欢喜,忧愁着学生的忧愁”,可谓“患难与共,悲喜与共”。

250 唯有教师的话跟他的实际生活完全一致,不但像通常所说的“说得到做得到”,而且要做得到才说,情形就大不相同。那时候学生非常信服,愿意照着教师的话积极地实行,因此面前的教师就是光辉的榜样,他们觉得跟着教师走是顶大的快乐。

251 凡是带点教育以为的事都一样:自己做不到的,别叫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想收到效果,就得自己做出榜样来。

感悟:教师引领学生,让学生信服,最关键的是“做到才说”,为人师表,表里如一,一以贯之。

255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有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譬如走路,教师指点一下,或者在前边走,路还是要学生自己走。

256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感悟:叶圣陶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

261 世界上有许多怀着理想的人被称为傻子,您对教育自有一套理想,很可能立刻取得傻子的徽号。但这是多么可爱多么不容易取得的徽号啊!(感悟:看来我有教育的情怀,但还没有称之为“理想”的夙愿,因为还没有称我为“傻子”。被别人称为教育的“傻子”,还是一件挺光荣的事。

262 老师说,懂得孩子是一门大学问,我至今还没有参透这门大学问,可是我却是不曾把小学教师这个岗位看做“鸡肋”,现在想来,大概就在其中有乐趣。

263 只希望师范学校多多流出清水来,把旧时的浊水冲去,于是我们就有一池清水了。(感悟:师范院校培养的老师是一泓清水,同理学校教育也应有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一泓清水,流入社会的大江大河中,慢慢地改变着社会,从而实现“学校改变社会,而不是社会改变学校。”

269 如果能给儿童布置个极其适当的环境,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而且是儿童也忘记了我是个教师,只觉得我是他们的环境之中的一个同情的互助的伴侣,这才是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者。

280 教育是附丽于人而后显出它的作用的,离开了人,也就没有教育了。(感悟:教育学首先是人学,是研究人,帮助人的学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