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一学就会,一做就错,怎么办?建议收藏

(2023-05-24 05:10:48)
标签:

感悟

家教

启迪

分类: 家庭教育
数学一学就会,一做就错,怎么办?建议收藏
数学一学就会,一做就错,怎么办?建议收藏
学而思智能  作者: 学而思智能 05-16 12:26 投诉
阅读数:82
数学题一做就错,可能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题技能训练不到位,思维拓展比较局限……
数学一学就会,一做就错,怎么办?建议收藏

 

作为学生和家长,常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总觉得有些题是因为粗心错了,其实,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为孩子找借口。

 

数学题一做就错,可能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题技能训练不到位,思维拓展比较局限,课外知识积累不够,等等。
 

图片

如何改变“粗心”一说

 

一、数学基础知识

 

包括基本概念、公式、定律、法则和我们平时总结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们要弄清来龙去脉,沟通相互关系,掌握推证过程,注意表达形式,归纳记忆方法,明确主要用途。我们建议先把每一讲最前面的“内容概述”里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复习一遍。

 

二、解题技能


包括思维的技能、解题的技能、运算的技能等。我们建议同学们把所有的题目都操作一遍,尤其是在初学的时候没有解决的题目。在做题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三点:

 

1、要注意总结解题的规律;


2、重视计算能力培养;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3、对于每一道题目都要计算出最终的结果。


很多同学在解题时,只是满足于会解就行了。其实这是误区,当学生考试时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还是不会解。

 

三、不能忽视了课本外的数学能力培养:

 

课外数学能力,其实就是思维和知识的拓展,比如奥数提,其实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很多的所谓奥数题,它并不难,只是教你从另外一角度看问题,跳出书本的方法解决问题,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当然,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图片图片

如何通过训练避免孩子的粗心大意?

 

一、中低年级孩子需注重题目的熟练度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多次,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做对。


二、做三题不如讲一题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试着去讲解每一道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建立错题本

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止考过一遍,但最终还是错了,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

 

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知识上的漏洞。因此,建立一本错题本,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绝佳方法。
 

图片图片

孩子总是粗心,家长如何帮助纠正呢?


一、不要对孩子的作业大包大揽。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大包大揽,孩子做一题你跟进一题,孩子无法独立思考,反正错了你也会帮他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依赖心理。

 

二、不要对孩子大声呵斥。


发现没有,孩子马虎做错,你越是对他大吼大叫,他以后犯错的频率不会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不知道是由于太紧张还是注意力不集中,反正父母对孩子粗心的表现大吼大叫绝对是不可取的。

 

三、学会适当的陪孩子写作业。


全程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很可能写得慢且粗心,每写一题都要向家长求证。所以,陪孩子写作业要适当陪,全程陪写是万万不可以的。

 

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本身就容易被外界干扰,况且是赤裸裸的吸引。所以,在孩子学习做作业时,尽量给他一个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环境。同时,做父母的也不要自己在那玩电脑玩手机,这样孩子心理会不平衡的。不平衡之后,他就不会把所有的心思放到做题上去了。


五、让孩子承担自己粗心导致的结果。


不要怕被老师嘲笑,大人的面子看淡点,适当的让孩子犯一些错,你也不要去指正,让老师指出来。我相信经过这样几次,他自己也会越来越细心的。


六、不要一直暗示孩子粗心。


虽然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不要直接给孩子贴标签。标签贴久了,孩子真的就如标签上说的那样了,到时再想纠正就来不及了。告诉孩子,他可以不完美,但是这不是可以粗心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