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汲泉承露养菖蒲
来源:抱蒲堂
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在古人的观念,是将富与贵分开的。
人骨子里的那份贵气,是金钱买不到的,而是与家庭熏陶和个人素养有关。
真正贵气的人,都有四大特征:厚德、贵气、精气、和气。
01
厚德
古人云:厚德载物。
只有深厚的德行,才能容载世间的万物。
相反,一个人德浅福薄,就无法成就大事,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翻盘子。
《道德经》: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厚德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居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看到,作为的华丽、繁华,或者我们现在说的“名利”,本质上是浅薄的,不实在的,更非永恒的。
什么才是实的呢?老子给出的答案是“厚”,也就是厚德。
真正贵气的人,不会过度追求繁华、虚名,他们往往见素抱朴,返璞归真。
洪应明《菜根谭》中说得好: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
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没有厚德,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马上就会枯萎。
02
贵气
《孟子》中,世家,指世禄之家,世代显贵之名门。
世禄之家有种不怒而威的震慑力,这种震慑力来源自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真正“世家”态度,实则是一种深沉内敛的生活态度,不事张扬,谨守内心的处事哲学。
当代已鲜有世家的概念了,偶尔听某人说起出身于“音乐世家”、“戏剧世家”,外人眼里总是泛起略微陌生的崇敬感。
真正的“世家”,自然有一种时间赋予它的贵气。
也许,它只是一种慢生活姿态,精雕细琢,慢工细活,要的只是这个范儿。
快餐时代里,人们已没有耐心去慢慢品细细嚼,“世家”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豪富,人们更看重的是存折上的数额,而非文化上的气蕴。
真正的贵气,乃是一种底气。
时间,是世间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世家”一代代累积起来的历史资产,是一个“贵”字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性。
03
静气
现代社会太过嘈杂喧嚣,我们总想拒绝与躲避,找寻几许心灵的清静。
道教《清静经》中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经。
说明如果能保持清静的心态对待周遭一切,就能体悟天地之道。
一个内心清静的人,往往可以明察,看穿表面的浮华,看到事物的本质,进而对事物能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不会被世俗利欲所困扰。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若能做到清静,在道德水准上就达到了一种高度,自然能够淡泊名利,荣辱不惊。
无论生活环境优劣,都会生活得很安宁,不会产生忧思困苦之情绪。
守住心灵的清静,才能保持内心的至真至纯,找回孩童般的快乐,浑身焕发“纯真”的贵气。
04
和气
常言说: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
一个人要有容人之量,即“度量”,也就是气量。
大人有大量,如果没有容人之量,那就不会成就大事。
包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包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包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而缺乏包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比平凡还不如。
包容,使友谊变得亲近;包容,使亲情变得深厚;包容,使社会变得和谐美丽。
拥有包容之心,就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中国一直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
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包容,一种融入,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
包容别人带来的愉悦本身是至高无上的,也使我们认识到没有包容的人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
一个人怀包容之心,和气之德,气质自然高贵。
孔子曾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因为金钱上的富有永远弥补不了精神上的贫穷,物质上的富足也永远不能与精神的高贵等同。
一个内心高贵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即使物质再匮乏,也一生不会潦倒。
余生,让我们不断修炼自己,成为一个骨子里有贵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