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很多人一生的4大定律,读完瞬间清醒

(2022-11-10 00:06:17)
标签:

感悟

启迪

分类: 人生感悟

很多人一生的4大定律,读完瞬间清醒
阅读数:76324

人如何才能活得不累?

 

《肖申克的救赎》里说:“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累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遇事时的心态。

 

心态对了,人就不累了。

 

读懂以下4大定律,你就能调整好心态,活出轻松快意的人生。

 

图片

 

经济学家韦奇曾说:

 

即使你有主见,如果有10个人看法和你不同,你就很难不动摇。

 

这种被别人左右的现象,就是“韦奇定律”。

 

曾看过一个小故事。

 

有个小和尚非常苦恼,他问师父:

 

“东街的大婶称呼我为大师,西巷的大伯骂我是秃驴,刘家的阿哥赞我清心寡欲,王家的小姐说我凡心未了,那我究竟算什么?”

 

师父听后,指了指旁边的一盆花和一块石头,笑着说道:

 

“不管别人怎么说,花还是花,石头还是石头。”

 

毁誉由人,是非在己。

 

打破“韦奇定律”的桎梏,才能活得舒坦痛快。

 

民国时期,北平流行文化沙龙。

 

热情好客的林徽因夫妇,每逢周末便在家里组织沙龙聚会。

 

许多文化界的精英纷纷慕名而来,谈古论今,切磋学问。

 

聚会中,博学多才的林徽因总能侃侃而谈,成为全场的焦点。

 

然而,在那个年代,林徽因的行为也招致了许多非议。

 

一时间流言四起,不少人认为她这种频繁搞沙龙的行为是卖弄、出风头、不知检点。

 

有人甚至认为冰心写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是在影射林徽因的招蜂引蝶、左右逢源。

 

图片

 

那段时间,林徽因正在山西考察古建筑,对于种种流言蜚语,她一笑置之,专心致志投入工作,周末回家后还是像往常一样组织沙龙聚会。

 

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林徽因最终在建筑学和文学上都有所建树,成了一代才女。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世界那么大,总有人和我们看法不一致。

 

如果总想活成他人期待的模样,那终究会迷失自我。

 

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也不要用别人的眼光,来评判自己的人生。

 

毕竟,生活是自己的,遵从本心,才能过得舒心。

 

图片

 

美国著名钢索表演艺术家瓦伦达,一直以超高难度且稳健的演技闻名。

 

73岁那年,他决定举办一场告别表演,为自己的演技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瓦伦达认为谢幕演出分外重要,不仅将奠定他在演技界的地位,还会给演技团队带来很大的支持和利益。

 

出场前,他不断告诉自己:“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

 

然而从没出过差错的他,竟然在做两个简单的动作时,不慎坠落,当场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痛心地说:

 

“我预感到会出事,以前他只专注于走好钢丝,而这次,他太想成功了,导致无法专注,否则以他的技能,是不会出事的。”

 

内心越渴求,越容易失手,越在乎的东西,越容易失去。

 

这就是“瓦伦达定律”。

 

图片

 

生活中,很多事之所以困扰着我们,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得失心太重了。

 

因为太想打好球,所以发挥失常;

 

因为太想考好试,所以心慌手颤;

 

因为太想得到一个人,所以低到尘埃……

 

然而,越执着,越在意,越事与愿违。

 

相反,怀一份平常心,看淡成败输赢,看开聚散离合,随缘而行,随遇而安,该来的终究会来。

 

正如有位哲人所说:“紧握拳头,抓住的只是空气,伸开五指,触摸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越是人到中年,越应该看淡得失,明白“尽人事,听天命”的道理。

 

要知道,漫漫人生路,平常心,最可贵。

 

图片

 

1994年,南非总统曼德拉,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就职仪式一开始,他起身致辞,先介绍了各国政要,然后恭敬地向台下的3名狱警致敬。

 

原来,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典礼前,他特别邀请了3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人员到场。

 

让所有人敬佩的,是接下来他说的这句话: 

 

在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正是这种既往不咎的胸怀,使得曼德拉受到无数人拥戴。

 

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就是升华自己。

 

这便是“曼德拉定律”。

 

苏轼曾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章惇。

 

他们两人是同榜进士,年轻时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

 

后来,章惇因为苏轼和自己政见不同,通过玩弄权术,把年近花甲的苏轼逐出朝堂,贬到岭南,想让苏轼客死蛮荒之地。

 

苏轼大赦后,章惇的儿子给苏轼写信,希望苏轼对章家网开一面,不要打击报复。

 

而苏轼只说了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图片

 

生活中,我们难免遭遇伤害,若总是耿耿于怀,其实就是用他人之错误惩罚自己。

 

放下别人的错,才能解脱自己的心。

 

正如季羡林在《一生自在》中所说:

 

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

 

世事犹如书籍,翻过去了,才能书写新的篇章。

 

过去的事,别再介怀;过往的伤,试着释怀。

 

图片

 

医院的病房里住着两个病人,一个住在窗边,一个住在墙边。

 

靠墙的人整天唉声叹气,为病情担忧。

 

靠窗的人则常给靠墙的人讲窗外的景色。

 

哪种花开了,有蝴蝶飞来又飞走了,园丁正在修剪树木花枝......

 

靠墙的人心情由此好了很多,不由得羡慕起靠窗的病人。

 

两周后,靠窗的病人康复出院,经过申请,靠墙的病人搬到了窗边。

 

然而,他并没有看到花、草、蝴蝶,因为窗外分明只有一堵墙。

 

科学家杜利奥提出:

 

心态,决定眼中的世界,心态的样子,就是生活的样子。

 

一个人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决定了其生活是明亮还是灰暗。

 

心态好,即便高墙阻隔,也能闻到芬芳;即使身陷泥潭,也可伸手摘星。

 

图片

 

作家塞尔玛曾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军队基地里。

 

丈夫每天出去演习,只留她一人在小铁皮房子里。

 

天气炎热,当地人又不会说英文,让她很是无聊难耐。

 

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诉说自己的苦闷,抱怨环境艰苦。

 

父亲回信说: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的是满地泥泞,另一个看到的是满天繁星。

 

正是这句话,改变了塞尔玛的一生。

 

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研究沙漠植物,观看沙漠日落,寻找海螺壳,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

 

原先难以忍受的环境渐渐变成了令她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几年后,她把这些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一经出版就成了畅销书。

 

人生路上,我们也许不能改变处境,但可以改变心境。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

 

“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乐观者称半杯水为半满,我享受现在半满的生活。”

 

图片

 

《菜根谭》有言:“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

 

意思是说,苦境乐境,全在心境;是迷是悟,全在心态。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一切皆由心生。

 

心态,是人生真正的主人。

 

幸福之路,不在别处,就在你我的心之深处。

 

感到累的时候,就试着去转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吧。

 

一个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解锁这4大定律,收获美好的人生。

 

 

作者:超然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发布于 山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