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弛不是摆烂,而是一种能力

(2022-11-04 07:21:27)
标签:

感悟

启迪

分类: 人生感悟
松弛不是摆烂,而是一种能力
松弛不是摆烂,而是一种能力
国是直通车  10-27 00:07 投诉
阅读数:12788
来自专栏:国是夜读
共660篇a

 

来源:蜂虻

作者:蜂虻君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做事前总是过分期待结局圆满,常常陷入焦虑;


明明已经精疲力尽,却还是不敢停止工作;


别人随口一说的评价,会让你纠结很久;


期待得越多,在意得越多,就越容易紧张。


一根皮筋,若是时刻紧绷,结局只会断线;一个人,若是长期紧绷,必然会陷入奔溃。


只有学会一张一弛,才能时刻处于完美状态。


但很多人在盲目追求松弛感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偏,觉得松弛感就是无所作为,任由事情发展。


但其实不然,松弛感不是摆烂,而是一种张弛有度的能力。


松弛不是摆烂,而是一种能力

降低期待,允许一切发生


作家马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事实如此,一味对结果抱有过高期待,就注定会失去很多过程中的快乐。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作家O先生是日本文坛新人,在各大杂志上都发表过文章,很有才华。


但本该在文学界大展宏图的他,却因为一次寻常的退稿,备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慢慢地,O先生失去了很多发表作品的机会,最终在文坛销声匿迹。


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作家而言,被退稿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是因为O先生过于期待结果,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以至于一次小小的失误,就让他丧失了斗志。


作家余华,在刚开始写小说《活着》时,也经历了无数次退稿。


刚开始被退稿时,邮递员还会敲门把稿件还给他,后来被退得次数多了,邮递员就直接把稿子扔进院子里,连门都不敲了。


每次,他和父亲听到“啪”一声,就知道稿子又被退回来了。


尽管如此,余华也未选择放弃,而是把稿件修改一下,再重新投稿。


那段时间,他几乎投遍了全国的出版社。


就这样坚持了5年,他的稿件终于被一家出版社看中采用,并创造了200万册的销量奇迹。


能成大事者的秘诀就是不高看自己,不期待结局。


正因为余华始终抱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在无数次拒稿后苦尽甘来。


做事前降低对结果的期待,做好当下的每一步计划,享受过程,至于结果,就顺其自然不强求。


不对结果抱有过高期待,不过分幻想成功时的快乐,就不会有期待落空后的失落。


就像《人间失格》里写的:“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到了一定的年纪才发现,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允许一切的发生。


松弛不是摆烂,而是一种能力

学会休息,给身心松绑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


“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太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把琴弦绷得过紧,有智慧的人总在为自己的心灵松绑。”


生活中,有没有几次崩溃是因为明明已经筋疲力尽了,却还想再逼自己一把,结果最后适得其反?


很多时候,我们的身心像极了琴弦,你绷得越紧,就越容易断。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实验对象分成两组,分配给每组20个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这期间,他对一组对象进行干扰,让他们无法完成任务,而让另一组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


实验结果表明,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组,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没有完成任务的那一组,紧张状态却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始终难以消失。


这种因为工作上的压力而导致精神高度紧张的现象,被称作齐加尼克效应。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


作家梁爽准备出版新书前的那段时间,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还要打电话联系合作方讨论新书的宣传事项。


因为害怕拖团队后退,所以不管每天有多累,她都坚持不停歇地工作,不敢有一丝放松。


但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她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带来了各种健康问题。


为了调整状态,休养身体,她把所有的工作全部取消,每天早起爬山,呼吸新鲜空气,白天锻炼身体,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


坚持了一段时间,她整个人的状态都好了很多,写作时也是文思泉涌。


就像西德尼所说的,当你没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最该休息的时候。


的确如此,越是停不下来的人,就越容易出现问题,力不从心。


如果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会休息,懂得给生活留白的人就是在利用本钱去创造更大的财富,让革命之路走得更顺畅一些。


一个人,只有学会喘息,把身体和精神照顾好,才能行稳致远。


减少内耗,不和自己较劲


《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有句话写得很好:“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苛刻。”


很多时候,真正困住你的、让你痛苦不堪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在喜剧综艺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知名喜剧演员金靖在入围赛中出人意料地输掉了比赛。


曾在央视春晚上一炮而红的她,本是比赛的热门夺冠选手,结果却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这个巨大的落差,让她备受打击、自信全无。


尽管如此,一起比赛的伙伴还是选择力挺她,在后来的复活赛中也邀请她重新加入队伍,但她一直沉浸在之前的失败中不能自拔。


由于她一直处于内耗与自我怀疑的过程中,后续的小组赛也始终没有拿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结局赛中,更是成为了黄勃小组中最大的争议,观众对她的质疑也一直延续到比赛结束以后,难以退去。


但其实比赛本就是一场博弈,有赢就会有输,没有人能真正成为常胜将军。


真正的强者,只是在面对失败时,能迅速调整状态,继续进入下一场战斗。


听过一句话,一个失落的灵魂能很快杀死你,而且远比细菌快得多。


的确如此,想要毁掉一个人,最快速的方式就是让他与自己较劲,持续不断地内耗,最终他就会在自己亲手设下的困境中不断堕落。


想得太多,在意得太多,纠结得太多,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


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不和自己较劲,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智慧。


与其毁在内耗中,不如放下包袱,大步向前,与自己和解。


松弛不是摆烂,而是一种能力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松弛感?


下面的一条高赞回答是:放轻松,别期待,别抱怨,去经历。


的确如此,越是懂得松弛,越是能自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降低期待,允许一切发生,才能活得不慌不忙,舒适顺遂;


学会休息,给身心松绑,方能以最好的状态应对人生种种;


减少内耗,不和自己较劲,才能在人生途中打破束缚,轻装而行。


这些看似简单,却可以让我们始终保持体验者的心态,增加处事中的松弛感和生活中的幸福感。


人生海海,愿你我都能松弛一点,不为难自己,好好感受人生的千姿百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