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副修心对联: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足跟做人

(2022-10-13 08:49:45)
标签:

感悟

启迪

分类: 人生感悟



20副修心对联: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足跟做人 

大道知行

2022-10-02 08:30

 

20副修心对联: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足跟做人


 

01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见酒就醉,一醉就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结果祸从口出。因此,要少与这样的人交往。还有些人利令智昏、见利忘义,在与人合作过程中爱占便宜,从不吃亏。这样表面上看赚了,实际上是亏了。

02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人正不怕影子歪。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03

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足跟做人。

很质朴的两句大实话。肚皮放开,保障生存根本;脚跟站稳,守住道德底线。物质精神都有了。

所谓“饥来吃饭,困即安眠”,都是顺其自然之意。

04

眼里有尘天下窄;胸中无事一床宽。

一个人若心胸狭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即使给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觉得得到太少,有诸多不满;一个人若心胸宽广,对任何事物都不执著,即使他生活简陋,屋里只有一张床,他依然觉得天地很宽,心怀感恩。

05

世上本无常照月;天边还有再来春。

世事无常,世事难料。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同时又是天无绝人之路。

06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爱占便宜的人,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莫如常怀怜悯之情,常施援助之爱,得到人心,他物不缺。别以为成败无因,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才是明日的花开。

07

平时不说无情话;每日常观有用书。

说话要有口德,切忌出口伤人。读书是乐事,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08

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09

开怀一笑天下事;闭口不论世上人。

俗话说:“人无十全,瓜无滚圆。”所以我们要“不见他人过”,对天下事一笑了之,“是非以不辨为解脱”。

宋代高僧慈受禅师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

10

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若能每日静下心来仰望长天,观云听雨,笑迎秋月春风,就能达到豁达潇洒的精神境界,像那位无名的江上老翁一样──“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红尘浊世之中,视富贵如清晨的薄雾,待浮名若空中的云烟,并由此而获致心灵的祥和与宁静。

 


 

11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陆九渊说:“昂首攀南斗,翻身依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12

心闲临水知一乐;晓起入林寻鸟声。

心中清闲清净,才能见水感到快乐,闻鸟鸣而开心。

13

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半步海阔天空。

《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14

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

修心有三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15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权门要路是身灾,散地闲居少祸胎。”能看破名利之累,可得乐观长寿。

16

柳絮体媚无骨;梅花影瘦有神。

人媚而无骨,如墙头草,左右摇摆,成不了大事。

17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知足常乐。无求,是一个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得到时,不会欣喜忘形,失去时,不会痛苦绝望;富贵时,淡然处之,贫穷时,修身养性。这是一种无惧无畏的坦荡胸怀,也是一种恬静淡然的处世态度。

18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一个人不必刻意求得别人重视,也不要害怕被别人忽视。用一颗平常心,为自己而活。

19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寻求内心的真正平静又何必在乎身在何处呢?内心焦躁不已,到哪里都一样的。不从本心着手,求取于外人、外物的安抚又有什么用呢?陶渊明写过“心远地自偏”,心若不远、不安、不静,想要“悠然见南山”,又怎么可能呢?

20

好花半开;美酒微醉。

曾国藩很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是惜福之道。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让人仍然有所期待,有所憧憬。人要有节制、有收敛,就像酒喝微醉的状态最好,大醉的话既伤身,也可能会惹祸。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