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骗”的父母!家长必看!

(2022-08-04 05:55:04)
标签:

感悟

启迪

分类: 人生感悟

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骗”的父母!家长必看!


 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骗”的父母!
家长必看!

来源:|作者:pmo088ebc|发布时间: 2021-01-21|380 次浏览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从孩子出生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爸爸妈妈,从牙牙学语到蹒跚迈步,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生活。

而现在各种“拼爹”、炫富的情况,让很多父母错误的以为好的教育就是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好的营养品,好的环境,好的学校,却慢慢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也是有技巧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利用这些小“技巧”把您的孩子“骗”得更优秀。               

1、如何科学地糊弄小朋友

《世说新语》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讲谢安和谢玄的。谢玄小时候喜欢戴着紫罗香囊、挂着覆手(女性妆扮),很风流自赏的样子。他的叔父谢安知道,从长久来说,这个爱好可能不为社会所容,但他又不想伤害小朋友的小心灵,所以就想了个办法:他假装和谢玄赌博,把香囊赢了过来,然后偷偷烧掉了。

对待小朋友那些天真善良的小心思,大人有很多种处理的办法。比如说跟他谈谈男生不宜佩戴紫罗香囊之理由一二三、羞辱他像个女孩子、或者直接把紫罗香囊夺过来烧了。但显然,谢安选择了最温淳的一种。对大人的道德标准来说,这种方式不一定是最正当的,甚至有些不够光明正大,但它却是小朋友在那个年龄里最能接受的。

好的教育,不是一直保持“政治正确”,甚至“铁面无私”地去执行,而是以合适的手段,去做正确的事。

2、欲擒故纵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形容的是宋代著名的三苏——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无人能比。

但是据记载,苏轼和苏辙并非天生神童,小时候也非常顽皮,贪图玩乐而不爱读书。父亲苏洵并没有采取“棍棒教育法”,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书房里面读书,有时还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儿子跑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

孩子们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读书。

古往今来,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欲擒故纵”的妙处。“欲擒故纵”原本是打仗时的一种战术,在现代社会中又称“冷谈成交法”。也就是说,抓住对方的需求心理,先表现出“不强求”的宽松态度,使对方反而产生惜失心理,从而主动迎合我方的条件。

很多父母整天耳提面命地催孩子读书,恨不得压着孩子读书。智慧父母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强迫,还提出禁令,吊足了孩子的胃口。孩子出于好奇心,一定会自己找书看,阅读的趣味也会倍增。

找书来读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冒险游戏一样充满刺激,他自然乐此不疲。

达到目的的方法不止一种,聪明的父母,都懂一点“不正当”手段。

3、罗森塔尔效应

有一个世界级的大骗子,叫罗森塔尔,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次他到一个学校,随便挑了十几个孩子,说他们是天才,将来会有了不起的成就。结果八个月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真的发现这些孩子进步明显,慢慢变成了天才。这个骗局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几乎任何一个学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这个骗局。凡是能从中悟出点道理的,掌握这个骗术的,都成为优秀老师。可有的老师。却以为自己长有一双慧眼,不能睁一眼闭一眼,而把孩子身上的问题看得清清楚楚,并一一指出,反而没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来源  璇紫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