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中的文化,说文解“步”

(2022-05-02 06:39:29)
标签:

感悟

启迪

分类: 人生感悟



汉字中的文化,说文解“步” 

大道知行

2022-03-13 08:37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表示“行走”和“脚步”,古代都用“步”。

“步”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像一上一下两只脚,脚趾朝上,表示双脚前后相随行走。有的字形中还增加了表示道路的“行”,进一步强调在道路上行走的意思。小篆字形是一正一反两个“止”,仍然表示两只脚。到了楷书中,上面的“止”保持不变,下面则是在小篆的反“止”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313/2792f08ed17e4e27a127655302147cdc.png

“步”最初的意义是“行走”。《战国策·赵策四》:“乃自强步。”意思是于是自己勉强走走路。又《战国策·齐策四》:“安步以当车。”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来代替乘车。

“步”强调的是慢慢地走,与之相对的是“趋”,即快步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步徐,趋疾。”《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阐释的都是“步”和“趋”在意义上的区别。《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意思是说,老师慢走,学生就慢走;老师快走,学生也跟着快走。本来是说学生向老师学习,后来人们则用“亦步亦趋”来比喻由于缺乏主见,或为了讨好而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跟“亦步亦趋”截然不同的是,“独步”由独自一人行走,进而表示超出同类、无人可比的意思。《晋书·王坦之传》:“江东独步王文度。”《后汉书·逸民传·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双脚一前一后各迈出一步为“步”,也就是说,古代的“步”跟今天的“步”并不相同:古代的“步”相当于今天的两步;而今天的一步,在古代则叫作“跬”。《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是古代的半步。如果不半步半步地积累,就无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反之,也就意味着即使前进得再缓慢,只要不怠惰,终能远行千里,取得成功。

“步”在古代用作长度单位,但是具体标准历代不一。比如,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则以六尺为一步。《史记·秦始皇本纪》:“舆六尺,六尺为步。”《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步”又泛泛地指“脚步、步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纤纤作细步”,形容女子轻盈的步伐。《乐府诗集·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描写的是一位男子轻缓地踱着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的样子。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313/09af454284c7492bb43a22187dfda724.jpeg[宋]《瑶台步月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步”由双脚一前一后行走,又发展出“跟随、追随”的意思,比如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于 1957 年在《诗刊》发表时,附有一“序”:“一九五〇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就像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样,事情也是一步一步完成的,于是“步”又能表示“事情进行的程序或阶段”或“处境、境地”等意思,这就是“初步”“下一步”“地步”等词语中“步”的意思的由来。

南朝梁任昉所著《述异记》记载:“瓜步在吴中,……吴江中又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这里的“步”在意义和用法方面都相当于“埠”,表示水边停船的地方。唐代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宅有新屋,步有新船。”今天,在有些地区的地名当中仍然保留了这个字,比如,广东的船步、盐步,广西的社步等。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313/1b5fa6d8a6be48af90a9a45e36394363.png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局部),其中有“宅有新屋,步有新船”等语

本文原载于《月读》(作者富丽),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