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肢动物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的详细解说

(2010-12-13 16:59:46)
标签:

杂谈

http://www.kepu.net.cn/gb/lives/insect/abc/images/abc10001b_pic.jpg            

节肢动物的运动器官:
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一般分头(cephalon)、胸(thorax)、腹(abdomen)或头、胸、尾(pygidium)三部分。每一体节通常具一对附肢。附肢又分成若干以关节连接的分节即肢节(podomere)

昆虫的体躯和一般节肢动物一样,由一系列环节即体节(Somite)所组成。这些体节集合成3个体段,分别称为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头部的体节已经愈合而不分节,只有在胚胎时期尚能见到分节的痕迹。头部的附肢特化而组成口器。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这三个体节紧密相连,不能自由活动。每个胸节各有1对附肢,即3对胸足。大部分昆虫的中、后胸还各有1对翅。腹部通常由11个体节组成,附肢大多已消失。

体躯具有分节的附肢是节肢动物共同的特点,昆虫在胚胎发育时几乎各体节均有1对可以发育成附肢的管状外长物或突起,到胚后发育阶段,一部分体节的附肢已经消失,一部分体节的附肢特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如头部附肢特化为触角和取食器官,胸部的附肢特化为足,腹部的一部分附肢特化成外生殖器和尾须;不同类型的附肢尽管在形态上差别很大,各部分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却很相似。

通过比较附肢的构造,可以推断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如无翅亚纲、缨尾目、石蛃属的种类Machilis spp.的中、后足基节上着生的指形突起就相当于三叶虫纲与多数甲壳纲动物附肢的上肢节。

昆虫的附肢多为 6节,一般不超过7节,各节基部具控制该节活动的肌肉;若某个节又分成几个亚节,则亚节内不具有控制亚节活动的肌肉。

节肢动物的运动方式:

节肢动物的运动主要是利用其分节的附肢,附肢中的肌肉束也是按节分布的,而且构成拮抗作用,即伸肌与屈肌成对排列。水生种类的附肢多保留双叉型,起浆的作用;陆生种类运动的附肢多为单肢型,用作步足。运动时成对的步足交替作用,即一侧的足举起,另一侧的足与地面接触,牵引身体向前移动,然后两侧的步足交换进行。原始的种类步足多且短,位靠体侧,运动时后足重叠前足的跨度,如蜈蚣。

进化的种类步足数目减少,例如昆虫3对,蜘蛛4对,足变细长,两足向腹中线靠拢,运动时足的跨度加长,重叠性减少。这样机械干扰降低,运动迅速,同时具有运动附肢的体节常常愈合成一整体以加强运动,例如蜘蛛、甲壳动物的头胸部的愈合,昆虫胸部体节的愈合等。

一般每个体节上都有着一对分节的附肢,又叫节肢。节肢的运动极其灵活,主要用于爬行和游泳。

大部分情况下,昆虫的附肢着生在体节侧下方,可与周围的骨片形成关节;因此,附肢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也有些种类的附肢基部与体壁紧密结合而使基节失去了活动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0年12月09日
后一篇:2010年12月1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