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榆关老八景

(2012-12-17 08:22:38)
分类: 秦皇岛旅游历史

一、“五泉秋色”,山海关有个五泉庵,在日本时山海关属满洲国管辖。建于清代,现仅存遗址。志载:泉月五道汇入沙河,五泉山多槲树,每到深秋,经霜的槲叶变成红色,是榆关八景之一,名:“五泉秋色”,观之大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感。五泉庵是一个尼姑修行的庙宇,相传是一座家庙,与金头太子坟的传说相关。相传,东付店张家儿子在乾隆年间被皇帝收为义子,后来作恶多端,金头太子的姐姐看到弟弟的做法绝没好下场,所以建庵在此出家为尼,庵中供奉的是千手千眼佛。后来金头太子被朝廷处斩,其姐姐因出家躲过此劫。五泉山下有个叫茶棚的地方,就是逛庙人休息饮茶的场所。

 二、寒溪渔火

 在山海关农村,过去出产一种象牙白高粱,礳出的秫米精白清香,煮后不混汤,香气十分浓郁.
    山海关城西有一条石河,发源于燕山深处,流入大海。河水甘甜,清澈无比。没有修石河水库之前,每年农历夏至左右,山洪爆发,奔腾入海。在洪水入海的途中,有一种在海边诞生的回游性鱼类名叫海胎鱼,顶着山洪从海边游入石河,夏季在石河里生长,秋季海胎鱼长到半尺来长,又要顺河而下再次入海。这种鱼在生长过程中,以每年新长出来的鲜绿河底青苔为食,鱼肉有一中清香的黄瓜味,吃到嘴里鲜香而不腻。捕捞海胎鱼一般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左右,这季节海胎鱼成群结队,争先恐后游向大海。石河边的人采取垒晾子的方法,就是在石河里垒成人字形的石头墙,在人字形的交叉口处,截一个用秫秸编的类似席子的东西叫晾子,河水从晾子上通过之后,水漏下去,鱼被晾在席子上而被捉住。捕鱼的旺季,一天最多能捕捞几十斤甚至几百斤。鱼洄游的时间一般在夜晚,渔民堆薪取暖,形成了榆关独特的一景“寒溪渔火”。可以用一首词来形容:星芒月色长堤,秋枫渔火寒溪,几度清箫鹤唳?相思何寄?河口,独咏寒秋。

    

三、瑞莲捧日

角山是观日出的理想之地,与北戴河鸽子窝海上日出不同,这里看到的是“瑞莲捧日”。当旭日从海天之际喷薄而出,四面即有金色彩霞簇拥,文献记载:“红云四拥,恍如莲座。”,名为“瑞莲棒日”,美景让人久久陶醉。登角山之巅俯视东方日出,是山海关一大奇景。志载:“角山顶将晓,俯见海中日出,红云四拥,恍如莲座,日升则座沉关”。清陆开泰诗有句:“万里睛空绚于霞,云含曙色现奇葩。飞来太液千重瓣,涌出红盆十丈花”。

四、秦王海岛

为榆关“老八景”之一“秦王海岛”;清乾隆二年设立临榆县后,又成为“榆关十四景”之一“秦岛渔歌”。秦皇岛虽小,却很有灵气,故史不乏书。关于秦皇岛的记载,最早见之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永平府志·山川》篇:“秦皇岛在抚宁县东七十里,有山在海中,世传秦始皇求仙尝驻跸于此。”嘉靖十四年(1535)《山海关志·山川》篇也有记载:“秦皇岛,城(山海关)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传秦始皇帝求仙驻跸于此。”清康熙二十一年《抚宁县志》说:“秦王岛,误秦皇岛,在县东七十里。四面皆水,惟岛居中。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岛上荆条伏生,相传秦王下拜,故伏。”县志中收录了唐太宗《观海(春日望海)》一诗。抚宁岁贡生、康熙十八年县志主笔王运恒《秦王石岛》诗注说“误秦皇,今改正。”在“黄荆岛上茎眠伏”之句下注又说:“相传秦王下拜,故伏。”山阴籍博学鸿词诸元寿还有一首和诗。在国家级书籍中也有很多秦皇岛的记载。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抚宁县》记载:“又有秦皇岛,在(山海关)西南二十五里,四面皆水,岛居其中。相传秦始皇曾驻跸于此。志云:秦皇岛在县东三十里。”清雍正四年《古今图书集成·永平府·抚宁县》记载:“秦皇岛,在汤河东一里入海,传为始皇驻跸处,上有寺。又云,山海关西南二十五里,海中有秦皇岛。盖自榆关及山海,环石门,为平(平州)、营(营州)一隩区矣。”《大清一统志·永平府·临榆县》中记载:“秦皇岛,在临榆县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传秦始皇尝驻跸于此。”乾隆二十一年《临榆县志·古迹》中记载:“秦王岛,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环之。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在《胜境·秦岛渔歌》篇目描述了当时渔民捕鱼的情形:“岛于立夏后棹舟捕鱼,一时聚小艇数十,逐队上下,随波出没。晚归,渔歌互答,剩有佳趣。今禁海,犹有寺宇可供临眺。”光绪四年《临榆县志》对秦皇岛的描述见多且详:“秦王岛,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脉由东转西,插入海中,横压水面,远望形如卧蚕,海阳镇之水口山也,上有观音寺。”

五、山寺雨晴

“山寺雨晴”是角山夏秋雨季时的独特景观,可以解释为“山寺雨晴两重天”:山下落雨之时,寺中却晴日高照。距离很近,景色迥异,有诗惊叹:“山寺巍峨逼太清,下方阴雨上方晴。阶前俯视蛟龙斗,槛外高悬日月明。”亲身体验这在全国也难得一见的绝景,终生难忘。角山之巅,明代初有角山寺,是乡人隐居读书的好地方。每值夏季,角山寺云雾聚散不时,有时半山间大雨,而山顶上仍是晴空。清代王一士有诗道:
  山寺巍峨逼太清,下方阴雨上方晴。阶前俯视蛟龙斗,槛外高悬日月明;雾锁云环铺大野,松声鸟语绕边城。时风顿扫郊原净,万壑金蛇赴海行。
  清代陆开泰也作诗道:
  寺拓岩扉古堞边,苍松蔚蔚薜萝牵。云沉野树潭光冷,雾敛遥峰月光妍。

山海关角山寺风景秀丽,云雾常常聚散周围,变幻无穷,特别是遇雨,山上山下,半山雨,半山晴;山中雨,山顶晴……雨雾彩虹交相辉映,角山寺悦如仙台神宇……

 

雾锁云笼,银丝密织,满山一片风流。彩虹围脖,少女更情柔。朵朵红霞点缀,天有韵,双颊含羞。轻纱罩,披蒙笑脸,快乐涌心头。

 

仙楼。晴雨景,半山变幻,错落璃鎏。上染金,红橙黄绿青幽。水滴珠摧落叶,似相问:岁月何愁?观山寺,香烟缥缈,客伴木鱼游。

当今,角山寺的“山寺雨晴”景观还是年年仍有出现。

六、栖贤佛光

 “栖贤佛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原来在峨眉山海拔3000米的金顶常常出现,称为“金顶宝光”。从1996年8月7日起,角山栖贤寺附近先后6次出现佛光。尤为罕见的是,1997年7月2日,一天内早晨和下午竟两次出现佛光,堪称一绝。

七、琴亭画景

山海关城西北5公里的首山之巅,明清时期曾建二朗庙,庙东侧建有可琴亭,这里北揽群山,南瞻大海,地处石河穿越丛山后的出口,因此雅静极致,山势环拱,涧水急流,发出音似琴韵铮铮。从亭上俯视,可见石河从丛山中流出,渔人椎夫往来,美景如画。此即榆关八景之一的“琴亭画景”。清代邑人王权有可琴亭诗:

作必鸣琴自可琴,高山流水音。数声渔笛吹凉月,一曲樵歌度远岑;云树苍茫闻鹤唳,天风浩渺起龙吟。

  清初余一元登首山亭诗:

  揽胜玩高亭,重峦绕翠屏。闻云挂远岫,涧水漾寒汀;平眺海波碧,环观峰色青。衔杯逸兴发,长啸动长灵。

  现在,可琴亭早已不存,但这一带自建成石河水库后,峡谷汇成一片平湖。溯流而上,峰回路转,山势奇绝,构成一幅秀丽的新图。如果在首山上恢复这座小亭,那会更增加燕塞湖的美丽。

八、悬洞窥天

山海关城东北8公里即是闻名遐迩的“长城倒挂”景观--三道关,越过三道关,就到了悬阳洞。

  悬阳洞外,怪石嶙峋。洞内深广六、七丈。前洞内原建有佛楼,解放后毁。由悬阳洞内再曲折上行,先是暗不见五指,继续走,抬头可见洞上有二孔透出天光,出现“郁行山洞石高悬,昂首玲珑忽见天”的奇景,此即“悬洞窥天”景观,也是悬阳洞名称之由来。清代陆开泰有诗描写悬阳洞的景色:

  峰环路折草芊芊,岩窦深藏别有天。光透复盆飞碧落,阳回葭管印珠圆;云留一线疑方吐,月映千寻似至烟。静卧洞中深寂寞,遥听石鼓和潺?。

  出后洞则豁然开朗。洞外层峦叠嶂,古松冲霄,峡谷迂迥使人心旷神怡。

  悬阳洞因地处丛山中,春季山环中梨花如云,鸟语啾啾,夏季悬崖飞瀑,涧水淙淙;秋季灰垣紫塞,云淡天高;冬季白雪皑皑,遍山银装,四季都适于旅游。如果你“从来爱异迹。”则悬阳洞正是“关隘锁崔嵬”(清代王芳疏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