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的发展历史
(2012-12-13 18:24: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秦皇岛旅游历史 |
秦皇岛历史悠久,古称“碣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东巡至碣石,驻跸于此,派燕人卢生、方士韩终入海求仙,刻“碣石门辞”,秦皇岛由此得名。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共有340位皇帝,而秦皇岛是惟一一处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地方。秦皇岛,山海制塞,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京畿咽喉”、“两京锁钥”之称。李自成讨伐吴三桂,直奉两军交战,东北军奋勇抗日等波澜壮阔的历史中都少不了秦皇岛浓重的一笔。
秦皇岛市的发展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海岛——半岛——城市。
(一) 海岛
(二)半岛
(三)城市
秦皇岛原为一个荒凉的村落,俗称澡塘子。在清朝同治以前,只有帆船停泊,有两三家代卸粮盐的栈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朝帮办路矿大臣张翼(张燕谋)奏请朝廷开辟秦皇岛为商埠。经光绪皇帝钦定,在此辟为商埠,自开口岸。因港兴市,是为肇始。1916年,京奉铁路车站由汤河迁至秦皇岛,从而加速了它的发展。
秦皇岛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不冻良港呢?因为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秦皇岛港内海岸弯曲如弓,又有岩石岬角作为屏障,港阔水深,风平浪静。在严寒的冬季,渤海湾各港中唯有秦皇岛港能够照常通航。论纬度它比天津港几乎高一度,为什么反而不冻呢?这是因为秦皇岛面临较深的海区,受大气温度影响较小;较大的黄海暖流恰好又流经这里,给海水增加了热量;秦皇岛附近没有较大的河流入海,海水含盐量高,海面不易结冻。
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秦皇岛这个地名早已不再专指东山和南山构成的半岛了,而是包括整个秦皇岛市区了。秦皇岛建市,是在秦皇岛解放以后。1948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秦皇岛,同年12月1日建立秦榆市,1949年3月11日改为秦皇岛市,同年8月1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
1983年实行市管县,将抚宁、昌黎、卢龙、青龙四县划归秦皇岛市领导。1984年4月,中央决定秦皇岛市为我国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现在秦皇岛市的辖区则包括三个市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和四个县(抚宁县、昌黎县、卢龙县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全市的行政中心在海港区。
也有人说原秦皇岛是指现东山(八国联军侵华时曾是德国营盘?)。英国人开办开滦煤矿,为了运煤,利用东山岛建码头,铁路阻碍了陆地海岛间的潮水流动,泥沙淤积形成半岛。孩时60年代初还见大海潮时码头电厂周围有海水。建码头后,比利时人建耀华玻璃厂,比利时人看中了鸡冠山的砂岩,附近的海沙(因含铁高没用)山,北部的石灰岩--玻璃的主要原料。港口、玻璃带来了秦皇岛的最初人气,山海关北戴河成就了秦皇岛的名气,中央领导经常光顾,旅游业推进了秦皇岛的发展。在远外秦皇岛有人不知,山海关的长城,北戴河的夏都很少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