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新加坡酒友和台湾酒友!

标签:
品酒新加坡台湾中国杂谈 |
分类: 杯酒人生 |
5年前移居狮城,我最初的葡萄酒聚和严肃盲品也始于此,随着越来越多地接触葡萄酒圈的人和事,我也有一些固定盲品的酒友了。其中主要是新加坡和台湾的朋友居多。他们中既有刚刚开始饮酒的朋友,也有酒龄40年以上的老法师。品酒如品人生,在和他们的酒聚中不仅领略了各地文化风情,还学习到了做人的道理。
先从我喝酒的启蒙地新加坡说起,在这个精英社会里,严肃品葡萄酒或许算是精英们的事情,大多酒友都是从事金融医疗律师会计审计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受英式教育(当然如果是富裕企业家人群,背景就比较多元)他们严谨认真,专业知识丰富,技术含量高,对酒的表达非常直接。对于不喜欢的酒他们可能会不顾及主人的颜面,直抒情怀。最初让我有些担心害怕,感觉品酒如参加考试般拘禁。
都说新加坡人的第一性格特征是怕输,正是有了这种怕输心态,大家要拼谁带的酒更特别,年份更好,谁的描述更准确,知识更丰富,也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我每次参加酒聚都不敢掉以轻心,一定要做了功课后才敢赴会,在这种充满了竞争环境下品酒,催我奋进,不落人后,让我在品酒初期阶段进步比较迅速,受益匪浅。
新加坡人西方式的理性也在品酒时表露无遗,甚少将品酒与个人内心情感结合,因为这里本来就是个非常高效务实略欠浪漫的国度,所以对酒的描述客观性也比较强。相信新加坡今天的繁荣的背后,这份理性这份务实和怕输的精神起了不小的作用。
新加坡地方小,国民爱吃的文化根深蒂固。所以品酒都讲究配上美味佳肴。这和台湾朋友品酒时对食物起配角作用的态度不尽相同。品酒之外的话题大多是股票房产经济投资,对于不太懂理财的我,也有了耳濡目染的机会,希望对我日后投资有帮助。爱酒之人除酒以外的最大兴趣可能是雪茄,再者就是有投资价值的手表艺术品收藏。
在酒的选择方面,对于富裕的企业家人群,在新加坡仍然是法国酒天下,波尔多为王的时代;勃艮第以其复杂的知识在专业人士中比较盛行。而澳洲酒新西兰智利酒以其平易近人的价格深受普通老百姓青睐。
再说说台湾的酒友,新加坡有非常多的台湾移民。所以我也有机会向他们探讨学习。发达的出版业开放的思想成就了葡萄酒文化在台湾民众中高度普及,酒友中既有公司高管,普通职员,也有家庭主妇,等级制度也并不森严,大家喝起来比较随意。浓厚的人情味在品酒时折射出来,他们大多非常亲切,虽然也会早早准备好TASTING NOTES,但是和他们一起喝,压力不会太大,即使说得不对他们也不会直接发难,你也不用担心自己带的酒因为酒的状态不理想而被嘲笑等尴尬场面发生。他们对酒的表达非常含蓄,品酒过程除了对酿酒过程酒的变化状态进行探讨,也常常去讨论酒庄背后动人的故事,让整个品酒过程多了份感性。
台湾的文化中除了浓浓的人情味,再者就是多看书,多思考赋予的艺术气质。品酒以外的话题通常是艺术文学音乐。都说艺术是相通的酿酒品酒本身就是艺术,所以爱酒之人爱音乐,爱艺术也是平常之事。边品酒,边听jazz, classical music,或聊点文学。慵懒中品人生况味。别有一番情趣。
相对而言,台湾人是善良,质朴,有礼貌;往灵魂深层次讲,有冒险精神,有悲情意识,还有实用主义不太坚持的个性。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心态。才能培养出好的气质。我想这方面我不否认他们的文化底蕴都凸现出来,各种流派能百花齐放这也毫不意外了。所以他们在酒的选择范围上非常宽泛,只要是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他们都乐意去探索,而不会为名酒所累,把自己的兴趣局限于昂贵的品牌上,在化小钱的同时享受到同样的欢乐!台湾的酒友大多刻苦勤俭,精打细算,对于酒的价格了如指掌。如果想淘物超所值的好酒,找他们准没错。
在和新加坡和台湾的酒友品酒的过程之中,感触良多。我觉得喝酒之道,实际上也是做人之道,记得张大千先生说“艺术是人格的体现”,如果这么多人都喜欢品酒,而且被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接受推崇,可见,品酒蕴涵了多少为人做人的艺术与精华。我不太习惯在家独饮,因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约三五知己,品酒品人生是何等的快事?喝酒品酒的过程中,体会了与金钱无关的风情,与孤独无关的爱恋,与颓废无关的释放,与市井无关的约会。总之,与各地的酒友在良好的气氛里喝红酒是难一抵挡的诱惑!
唯一遗憾的是作为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我,至今还未有和祖国人民认真品酒和探讨的机会。但听说国内的葡萄酒事业发展迅猛,欣欣向荣,高手层出不穷,也真心的祝福将来会更美好。希望下次回国时,有缘和来自五湖四海的祖国同胞们会师,好好品酒品人生!将来也有机会写写和上海北京四川广州等来自五湖四海朋友们品酒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