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光伏治沙新模式

标签:
内蒙古鄂尔多斯光伏治沙新能源 |
分类: 环保行业动态 |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幅巨型骏马图镶嵌于此。这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用19.6万块光伏板拼成的巨型光伏电站,蓝色光伏板随着绵延的库布其沙漠起伏,如阵阵波涛,在漫漫沙海中涌动成“光伏海洋”。光伏板下,药材和牧草蔓发,绿意盎然。
巨型骏马图光伏电站。图片来源: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
这座巨型光伏电站利用周围低矮植被、黄沙间色差形成的骏马图腾图,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达拉特旗旅游产业的新亮点。
8月31日,“大地文心”内蒙古行采风团驱车顺着达拉特旗的穿沙公路行进,前往“骏马图形电站”所在地——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一探“骏马”奔腾,沙漠造出光伏海,黄沙变金沙的“塔拉特治沙方案”。
采风团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合影。
扛着巨大生态“包袱”,
探索治沙与致富结合新路径
达拉特旗地处黄河几字湾腹地、呼包鄂榆城市群中心区,但达拉特旗却扛着巨大的生态“包袱”——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横亘中央,达拉旗境内这块435万亩、约占旗里1/3面积的大沙漠,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沙里人苦、沙里人累,满天风沙无植被;库布其穷、库布其苦,库布其孩子无书读;沙漠里进、沙漠里出,没水没粮没出路。”在库布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深刻反映了当时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
听当地人描述,昔日,只要风沙一起,房前屋后全是沙,风沙侵袭下,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备受困扰。在这种现状下,达拉特旗准备探索治沙又致富的新路径。
2017年,在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达拉特旗把新能源发展和荒漠化治理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举措,依托库布其沙漠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广袤的土地资源,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
达拉特旗开启“光伏治沙”新模式。
2018年开始,达拉特旗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建设占地约5万亩、装机规模100万千瓦的国家第三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光伏治沙项目,自从光伏电站在这里“安家”之后,沙之磷磷变为草之幂幂。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这里可实现年发绿电约2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达拉特旗光伏基地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工作人员向采风团介绍,在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光伏基地还治理库布其沙漠6万亩。与此同步实施的还有生态林地建设2.3万亩,其中:防护林3000亩、沙障1.75万亩,套种红枣等经济林1.2万亩,黄芩、黄芪等中草药5000亩。
变沙害为沙利,达拉特旗不仅打造出风光新能源产业,还将光伏与治沙结合,采取“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骏马奔腾,
沙漠打造“金沙、蓝海、绿洲”景观
更巧妙的是,达拉特旗光伏基地还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风光来丰富旅游资源。在达拉特光伏基地沿途,记者看到零星分布着饭店、旅馆。光伏电站改善了沙漠生态,也改变了“沙进人退”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当地人重回故土,依托农林种植、旅游观光等新兴产业,走出了幸福路。
光伏基地结合地处库布其沙漠旅游黄金带的优势,通过“光伏+旅游”模式,还规划建设了库布其光能环沙漠乐园,集中打造“金沙”“蓝海”“绿洲”5A级沙漠旅游风景区,与响沙湾、恩格贝等全国著名景区有机链接,形成沙漠旅游经济综合示范区。
光伏电站一期19.6万块光伏板组成的占地面积139.8万平方米的“骏马奔腾图形电站”,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此处旅游新亮点,深受游客喜爱。
“骏马奔腾图形电站”,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这种新能源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方式,使游客加深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认识,而且与知名景区有机联动后,进一步丰富了库布其沙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内涵。”光伏基地工作人员说道。
同时,光伏基地还不断进行项目升级。据了解,光伏基地二期项目也于2021年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工作项目在延伸“光伏+生态治理+有机农林+沙漠旅游”模式的基础上,还补充提升了沙漠研学、智能科普、光伏田园、 生态牧业等产业功能,并规划建设600亩生态景观区,建设50米高的观光瞭望塔和牡丹园、玫瑰园等观赏植物园。
采风团在详细了解光伏基地在生态治理、新能源开发、农旅经济多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路径做法后,纷纷表示被沙漠造出光伏海、黄沙变金沙的“塔拉特治沙方案”所震撼。
“骏马电站的出现,‘沙窝’变成了‘金窝’,防沙治沙与安居乐业结合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现场体会了这种用科技改变荒漠化现状的塔拉特治沙方案后,觉得很有创意,一改往日对荒漠化限制经济发展的印象。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可以写成一本书来记录。正如基地现场的展示牌描述的那样‘只要功夫深 黄沙变成金’,塔拉特旗用骏马,奔出了人民的幸福路。”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陈新说道。
“塔拉特旗带着新能源在荒漠中闪亮登场,这体现了当前的高科技在本地的前沿性、开放性和融合性。”天津市一级作家秦岭告诉记者,一方面,这能促使本地的产业推广向全国乃至国外;另一方面,也能从生态的角度,改变先天自然环境,让荒漠沙丘变废为宝,转化为一种时代未来的发展动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体现的不仅是鄂尔多斯的一种外在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体现着一种中国力量在向前推进。
“金沙、蓝海、绿洲”——以“骏马电站”为代表的光伏治沙模式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人沙相争的局面,昔日的沙漠戈壁也终将会变为塞上江南。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