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示范动态—河南开封西北湖湿地公园

标签:
海绵城市水生态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 |
分类: 环保行业动态 |
自2022年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开封市科学谋划,以项目为引领,通过在老旧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新建、改造项目中,采用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从源头减少城市雨水径流等方式,提升城市韧性。
健全立法保障开封市出台了《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竣工全过程管理,截至目前,全市37个项目规划设计条件、16块出让地块、16个街坊控规中已经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国家最新要求,开封市以排水分区为单元进一步深化完善了系统化实施方案,结合城市内涝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优化实施项目,打造示范连片效应。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明确了海绵建设要求,开封市编制完成了“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等4项海绵地方标准,确保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有规可依。
以人为本,循序渐进项目首先开工的路段均属于人流量较大、人行道多年“服役”、道板出现破损、坑洼不平等问题的“老路”。将原有破旧且不透水的行道砖更换为陶瓷透水砖,让雨水顺着陶瓷透水砖的空隙渗入地下,结合15厘米厚透水混凝土浇筑的结构层,既保证强度又具备透水功能,打造“会喝水”的海绵路。
项目简介:西北湖湿地公园
项目背景
西北湖湿地公园北面和西面均是古城墙,周边有龙亭湖、清明上河园等景点,作为新近建成的“城市之肺”,它起到了过滤空气的作用。其园内设置的林荫道、文化广场、树阵广场、亭廊设施、旱溪花境等场所,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赏景、健身的众多需求,使这里逐渐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又一好去处。
项目亮点
随着夏季的来临,约占园区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水域中杂草丛生,水藻四溢,极大影响了观赏性。为改善这一情况,负责养护的市园林绿化处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治理。该处除了组织人员下水打捞,清除水草外,还引进鹅群,采食水中的水藻、水草等,起到了生物防治的良好效果,有效破解了水藻生长的难题。
整治前的西北湖湿地地势低洼,是一片大小不一、连绵成片的坑塘,且土壤碱性高,绿植等无法生长,长期处于荒废状态,与周边景区极不协调,因此生态修复是关键。
开封市采取“片林+地被草花+湿地”模式对此处进行植物栽植,共种植耐碱性植物90余种,其中,水生植物7种,各类乔木3000余株,尽可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土壤改良才能真正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在前期栽植的基础上,通过对碱性高的地方进行科学施肥,并增施有机肥等举措,基本重塑了健康的土壤结构,显著提高了生态效益。
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公园的日常养护遵循“高标准、精细化、常态化”的工作原则,结合植物习性,对影响美观的部分树种进行修剪,及时去除枯死枝、折断枝、病虫枝及下垂枝,以利通风透光,使水分养分集中,减少消耗,促进植物正常生长,提升绿化景观效果。
西北湖湿地公园经过生物防治、土壤改良、日常养护等多种生态修复手段,水变得越来越清、景观愈来愈靓,形成了生态优先、环境优美、水体洁净的城市好景观。西北湖湿地公园更美了。
来源:开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