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民俗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这天悬秤秤人,暑天人没有胃口,吃不好饭会“苦夏”,立秋要进补吃厚味佳肴“贴秋膘”,北京人吃炖肉、白煮肉。立秋当日要吃西瓜,名为“咬秋”,据说可以防止的痢疾。立秋要“尝秋鲜”。各地所尝的秋鲜不同,北京人吃新棒子面粥、莲子、京白梨、大枣、新花生等时令零食;山东人吃饺子,“立秋的饺子入伏的面”;江浙人吃茄子饼。在立秋之夜有“摸秋”的习俗,农村女孩子结伴去别人家地里摸回瓜果蔬菜,“摸秋不算偷,丢秋不追究”,人们视之为游戏。“秋社”是祭祀土地神,始于汉代,至今仍有地方“做社”、“敬灶神”、“煮社粥”。
立秋饮食养生要注意少辛增酸、进食温鲜食物。贴秋膘吃大鱼大肉要适量,多选择瓜果蔬菜。少辛增酸防止肺气过盛伤及肝脏。温鲜食物有利于肠胃,防止“秋瓜坏肚”。百合枸杞土鸡汤,有滋补润肺防止秋燥的作用。鲜生地熬粥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作用。用苹果、梨、菠萝、杨梅、柠檬做成五彩蜜珠果羹可以生津止渴和胃消食。醋椒黄鱼可以健脾开胃填精益气。立秋药膳养生注意补骨添髓、滋阴降火、解暑消烦。鲫鱼砂仁羹可滋补养胃、补肾涩精。木耳辣椒煲猪腱汤可以清热生津、解暑清烦。花生、桂圆、莲子、松仁、红枣、葡萄干、糯米、红豆煮八宝粥健脾开胃、滋阴降火。立秋起居养生注意早起早睡、规律作息、消除疲乏。立秋后天高气爽,要“早起早卧,与鸡俱兴”。“秋乏”是正常生理现象,要适当营养、适度运动,加强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立秋运动养生注意轻松慢跑、预防感冒、秋燥和疲劳。
有关大暑的诗词举例:
《立秋日曲江忆九元》白居易
下马柳荫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
立秋夜三鼓雨至明日晴后未止高下沾足喜而有赋》
陆游
画檐鸣雨早秋天,不喜新凉喜有年。眼里香粳三万顷,寄声父老共欣然。
五十衰翁发半华,犹能把酒醉天涯。丝毫美政何曾有,惟把丰年赠汉嘉。
《城中晚夏思山》
齐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俩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
《七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立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江耘
8-8
(
断网数日,迟发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