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22日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崖的莫高窟,王道士在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堆满经卷及绢画、丝织品的藏经洞。1907—1915年英国、法国、日本、俄国考察队先后至敦煌,将大量经卷及绢画等劫掠而去,现流散10多个国家的50多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劫余敦煌遗书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内60余家公私机构。这段屈辱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我有幸两次赴敦煌莫高窟参观,又在北京参观过数次敦煌的展览,但只见过敦煌壁画和佛造像,敦煌遗书却从未亲眼见过。这次国家图书馆开年大展展出敦煌遗书,在参观过全部展览后又专程前往参观。我对中国古代宗教文献知之甚少,那天要不是遇见讲解员带领,真是摸不到头脑。聆听讲解也只是似懂非懂,放几张照片大家分享。



1、酒令舞谱
敦煌舞谱为排练与记录酒宴上自娱或礼仪的“打令”舞字谱。本件是以汉字记录舞蹈曲名、动作、节奏的字谱,极为珍贵。

2、善财童子譬喻经:归义军时期(9-10世纪)写本
于阗从德太子留敦煌期间用于阗文抄写或出资抄写、供养的佛典。

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唐(8世纪)写本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唐永徽元年(650)玄奘译成于西安大慈恩寺。敦煌遗书中有382号玄奘译本,唯此件和英藏s135首尾完整。

4摩尼教经典
:唐8世纪写本
波斯摩尼教僧人献给武则天《二宗经》。为敦煌遗书中所存汉文摩尼教经典。其中有武周新字。

5、老子道德经义疏:唐七世纪写本
此件被视为道家或道教学者所撰义疏。近有学者认为是佛教徒将道教经典纳入自身思想体系的一次尝试,反映了唐代佛道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6、妙法莲华经玄赞卷十:唐七至八世纪写本
法华经以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流传最广,玄奘弟子为之注疏名《妙法莲华经玄赞》。本件通卷章草,卷轶巨大,是唐代章草代表性作品。

不知道此生是否还有机会再次亲眼目睹敦煌遗书的真容,真希望能和这些千余年前的圣物再来一场隔空对话,述说我们的崇敬之情。
江耘
4-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