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2022-11-24 10:52:42)


    最近北京新冠疫情又趋紧,将前些日子参观的展览分享给大家。

    新冠疫情让人类与微生物如何相处的话题进入百姓视野。北京自然博物馆主办原创特展微生·大观——我们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展览聚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医学史以及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成就和最新进展,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普教育。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微生物出现地球的年代远远早于人类。微生物个体微小但是数量巨大,无处不在却又悄无声息。它们之中有的是人类的密友,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们的鼎力相助。没有对微生物的利用我们就没有醋吃、就没有酒喝、就没有面包馒头。如果没有利用大肠杆菌转基因制造的胰岛素,我们今天就还得从猪的胰脏里提取猪胰岛素给人类注射。同时,致病微生物又是传染病的元凶,让人类饱受疾病痛苦、带来万户萧疏鬼唱歌 的惨剧。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和传染病斗争的历史,自命地球统治者的人类和肉眼看不到的致病微生物之间的斗争将一直继续下去。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看到微生物的真面目,展览还特别制作了16个微生物模型:等比例放大600万倍的非洲猪瘟病毒;宛如一顶皇冠的冠状病毒;象树枝一样的青霉菌。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展览还展出了17件与人和微生物密切相关的动物标本。例如绿猴,因皮毛金黄带绿而得名,它能感染一种猴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变异成艾滋病病毒,开启了人类的世纪噩梦。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在人类和致病微生物的斗争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有我国的几位知名学者。1910年东北鼠疫流行,伍连德首先提出肺鼠疫人传人的特点并发明伍氏口罩,控制了疫情。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获得诺贝尔奖。“糖丸爷爷”顾方舟研制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基本消灭了脊髓灰质炎。李桓英长期深入麻风病高发地区治疗病人,基本消灭了麻风病。广大医务人员为防止传染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人类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

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微生物不会消失,传染病必然长期存在。人类要做好与传染病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同时我们也对人类智慧和科学进步充满信心,人类终将取得一个个胜利。对于微生物我们是后来者,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心存敬畏,尊重自然规律,保护我们的共有家园。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蔓延的今天,我们应该对微生物有更多了解。展览希望帮助观众全面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与某种致病微生物长期共存,是不得已的现实,当然不等于听之任之,要利用一切科学手段积极与之抗争,将其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江耘 11-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