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年画

三伏天,北京又闷又热,没法出门。在家学画年画,也是一身一身出汗。先画武将门神,再画文官财神,最后画大头娃娃。





年画是国人春节期间用来装饰生活环境的一种装饰画。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早期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主题有着密切联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年画逐渐发展为年节装饰艺术,主要在新年时张贴,用于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年画起源于宋代,发展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卷八桃梗、苇茭、画虎一节中“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黄帝书》为假托黄帝言黄老之术的古逸书。可见过年门上画老虎辟邪的风俗来源很古老。年画变成“年话”是在宋代。宋徽宗扩建“翰林图画院”,木板彩色套印年画技术成熟普及,春节家家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的景况。清末民初,内忧外患,传统年画逐渐式微,城市兴起了新题材改良年画。1949年后新年画面貌焕然一新。年画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表达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是年画根深叶茂、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年画不仅是年节的点缀,更是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和工具。相信新年画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一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