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萱草、黄花菜

滨河公园健步走步道旁种植了几片黄花菜,最近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花朵硕大,吸引游人目光。我想,这些黄花菜为什么这么漂亮,要是能吃,产量一定不错。回家查书,才知道犯了错误。
黄花菜是百合科萱草属黄花菜种植物,花朵淡黄色,分布在我国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黄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花朵蒸晒后即是黄花菜,又称金针菜,根可以酿酒,叶可以造纸。
我们在花园里看到的不是黄花菜,而是萱草属的大花萱草种植物。萱草属有十多个种,例如黄花菜、北黄花菜、小黄花菜、多花萱草、萱草、折叶萱草、小萱草、大花萱草、矮萱草等等。所以千万不能将花园里的萱草花拿来吃。英语中萱草的名字为daylily,直译就是“一日百合”。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萱草的特点是花朵美丽,每朵花却仅可以开放一天。所以,明天你看到的花朵已经不是今天的那朵了,是从花葶中重新绽开的另一朵。萱草的育种历史很短,从1892年第一次杂交培育出品种,至今已经注册的萱草品种已经超过8万种,名字都很好听,例如金娃娃、粉娃娃、红运、红宝石、紫蝶、曙光,甚至还有科学之春、海盗船等等。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照片,大家一起欣赏。
其实,萱草是地道的中国庭院花卉,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性意义。萱草的文化价值有三:一为忘忧,二为宜男,三为孝亲。
“忘忧”一直是萱草的主要意蕴。《诗经 卫风 伯兮》中写道“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中华书局三全本注释,谖(音萱)草即萱草,俗名金针,亦称忘忧草。今译为“何处找到忘忧的萱草,把它插在我的背上。思念我那亲爱的阿哥,让我的心痛苦忧伤。”(朱熹注,“背,北堂也”,是否“言树之背”可以译为“把它种在北堂”。三全本认为此处的“背”就是“后背”,陆机的诗《赠从兄车骑》中有“安得忘忧草,言树背与襟”为活剥此诗。本人斗胆一问。)《本草纲目》记载:苗花气味甘、性凉、无毒,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消食、利湿热。作菹,利胸膈、安五脏,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在中国历代的诗词中不乏借萱草解忧的咏叹,例如出使匈奴被扣留的苏武“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白居易的“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宜男”是萱草的又一个别名,相传有孕女子佩戴萱草就会生男孩。那位写七步诗的曹植就写过《宜男花颂》:“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花。”唐玄宗时期,兴庆宫里栽种了许多萱草。萱草也很早就被作为吉祥纹样,装饰女人的服装。萱草不能真的“宜男”,反映出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萱草代表母亲和孝亲。古人将萱草种植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因此北堂又称萱堂,“北堂植萱”引申为母子之情。历代画家绘萱草以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人人会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的另一首《游子行》就把母亲和萱草联系在一起。“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门望,不见萱草花。”萱草就是中国人的母亲花。另外“椿”长寿,代表父亲。“椿萱”就指父母、长辈。
再多说一句,萱草是百合科的一个属。百合科是一个大科,约有250属,3500种之多。大家比较熟知的除去萱草属以外还有大百合属、假百合属、知母属、芦荟属、郁金香属、吊兰属、黄精属、天门冬属等等,它们都有不远的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