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天龙山佛首

春节晚会上展示了不久前回归的天龙山佛首。那尊佛首带着神秘的微笑,享受着回归祖国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让人过目不忘。得知《咸通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在鲁迅博物馆展出,春节假期一过,急忙预约前往。
走进展厅,红砂岩的佛首摆放在展厅中央。参观者无不怀着崇敬虔诚的心观赏膜拜。佛首肉髻低平,素面发式,发际线无分叉,面部圆润,眼角上挑,双目下视,嘴角内凹,笑容静谧慈悲,具有明显的北朝晚期至隋初特征。这件石雕佛首于20世纪20年代初被盗并流失海外,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最终由海外华侨张荣先生无偿捐赠给国家。根据专家研究,这尊佛首是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龛内佛像。(隋炀帝为晋王时开凿东峰第8号窟)。展览的一块展板显示了1922年拍摄的佛像照片和2021年拍摄的现状照片。看到石窟造像破坏的程度如此严重,让人唏嘘不已。回归的佛首无法回到残破的佛身原处,我们这些中华子孙感到深深的内疚。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石窟分布于天龙山北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后人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上世纪20年代,天龙山石窟被严重大规模盗掘破坏,大量石像被人为凿毁,身首异处。
离开鲁迅博物馆的时候,购得明信片一张,盖上纪念章,用造像记中常用愿语“愿一切众生咸同斯福”,愿我炎黄子孙共同创造,共同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