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编辑的课上老师搞来《楚门的世界》放给我们看,然后我个人认为果然我就该写两个版本的观后感。因为女博士叫我们写“对大众传播的认识”,我却只能从文学角度对它进行解读。作业还是要做的,那我只能留给自己一个文学版,送给老师一个专业版了。
言归正传,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片子,不过好片子是不怕人看的,更何况我连自己上次是在小学还是初中看的都忘了。这次看还是感触良多,尤其是这许多年中间比人还稍微翻过几页《圣经》,虽然连《旧约》还没看完,不过对西方的一些东西也加深了那么一点而理解。比如前阵子看了尼古拉斯·凯奇的《神秘代码》,要在以前我可能觉得这片子还挺有意思的,可是我看完那片子之后就一个感慨——啊!诺亚方舟的故事啊……除此之外啥都没有,说实话我当时还真有点失望感觉说几页《圣经》毁了我多少乐趣啊!这话先放一边,其实《圣经》对理解《楚门的世界》还是有点益处的。
《楚门的世界》中的一切都得从人名开始讲起,我只说俩名——楚门(Truman)和基斯督(克里斯托弗Christof)。
首先,楚门(Truman),它是一个合成词,是true和man的合成词,意思是一个【真人】,一个真正的人。这不难理解,因为在The
Truman
Show这个节目中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假的,除了楚门;另一方面,楚门有代表了人类,以为他是那个【虚假】的世界中唯一的【真】,就像当初伊甸园中的【亚当】一样。
至于基斯督(也有版本直接音译为克里斯托弗,但这个版本的意义更强烈明显些),在中文里,我们玩了个文字游戏,“基斯督”也就是“基督”的意思;而在英文中Christ就是【基督耶稣】的意思。事实上,在影片中,基斯督最后和楚门的对话中那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方式,加上巨大影棚提供的特殊回响让基斯督看起来就是【上帝】。他自己也说“I'm
the creator
”。而在楚门冲着摄像机大喊“你就这点本事嘛”的时候基斯督的愤怒也显示出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就是【上帝】,起码是他创造的那个虚假的世界的【上帝】。
看清这两个名字之后这部电影就变得很好理解了。虽然从现实意义上讲它讲了一些专业人士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反思,然而它的核与表象还都是《圣经》。这是关于背叛与出逃的故事。是关于《圣经》中“弑父”精神的描写。在这里面基斯督扮演了这个“父”的角色,他既慈爱又暴躁,简直拥有和《圣经》中的上帝如出一辙的性格。而楚门,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他继承了圣经中一切人类所具有的探险精神,或者说对自由的向往。其实我们可以想象,虽然《圣经》中说,上帝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了伊甸园,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说是他们两人自愿逃出来的,就像青春期的儿女总想逃出父母的掌控一样。因为从荒野而来的人类是不可能满足于一个小小的伊甸园的,不管这园子多大多好,它终究是个囚笼。如同雄鹰不可能满足于一个超大的笼子,人类也不可能满足于自家后花园一样的伊甸园。所以楚门的出逃几乎是个必然结果,而基斯督只以为他给了楚门最好的——最好的保护,最好的生活,……他没想到的却是,他做的一切恰好让楚门成了这世界上最不真实的一个【真正的人】。
人性,人的本性这东西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发觉自己被人操控,也可不能没来由地自愿被人操控。即使基斯督说的“外面的世界和我的这个世界同样虚假”是事实,也根本无法挽回楚门的心。知道真相前的楚门就像刚诞生于伊甸园的亚当一样享受着一切,几乎可以说的无忧无虑。楚门的世界的真相对于楚门来说就是智慧树上的那颗智慧果,当他找到了这颗【智慧果】之后他就不可能再呆在这个“伊甸园”里了。基斯督对楚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只能说是“神的徒劳”。不管是《圣经》还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神话、经典中总有反抗(主)神并成功变为神的人(副神)存在(比如宙斯的家族传承……)。既然连上帝都管不了人追求自由的脚步,那么一个并没有真正成为神的基斯督当然也没办法阻止楚门。
当然,在真正独自生活之前我们嗾使楚门,我们的世界观基本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不能说那是我们的世界观,不然就没有叛逆这一说了。总有那么一天门外们发现这世界,至少我们眼中的和世界和父辈教给我们的世界不太一样,然后我们就会开始寻找自己的世界观,像楚门那样开始远航、出走,直到找到自己的世界。这一切都只是个无穷尽的买比乌斯环,一圈又一圈,结果大家的生命轨迹看起来虽然不太一样,可抽象来看一切都能写成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无限循环,从来没被打破过。
生命、现实不过如此。【大同】太没意思,于是我们疯狂地去增加着【小异】,结果一切又趋向于大通。只有那些真正的不同才会被留下来,一切不过是所谓的神明们的骰子游戏,赢家与输家都产生于巧合,谁先看穿谁先放弃挣扎。
以上全文仅为一己之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